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我学会了(共3小题)
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该学说认为,太阳系是一块 收缩形成的。星云是由 和 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它的直径大多可达 光年。
2、恒星是在相对小的体积内积聚大量的 而构成的。恒星的演化就是一颗恒星诞生、 、成熟到 、死亡的过程,是一个十分 的过程。现代天文学认为恒星的演化开始于 。恒星是不会永久存在的。一颗恒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 大小:质量越大的寿命越 。
3、太阳的演化过程:太阳→ → →暗矮星。
大恒星的演化过程:大恒星→ → → 、 。
二、我理解了(共12小题)
1、目前,下列说法能够被大部分人认同的是( )
A . 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 .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绕着太阳转动的
C .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D .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不一致的
2、恒星是有寿命的,每一颗恒星都有其诞生、成长、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一颗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 )
A . 质量
B . 体积
C . 温度
D . 高度
3、下列有关恒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矮星”相当于太阳的中年阶段
B . “恒星”即“永恒不变的星”,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形状都是固定的
C . 恒星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以至于恒星在天空中的变动我们很难察觉
D . 远处观察者能够看到来自黑洞的光,因此天文学家能够测出黑洞的存在
4、下列关于太阳的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
A . 太阳→白矮星→红巨星
B . 太阳→红巨星→白矮星
C . 太阳→超红巨星→白矮星
D . 太阳→红巨星→中子星
5、在恒星的演化过程中不可能形成的是( )
A . 行星
B . 中子星
C . 黑洞
D . 红巨星
6、恒星的热能主要来自( )
A . 内部核裂变反应
B . 内部核聚变反应
C . 星云的收缩
D . 超新星爆炸
7、夜晚,我们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星中,许多都属于同一类恒星,如猎户座的参宿四、金牛座的毕宿五、牧夫座的大角、天蝎座的心宿二等著名的星。实际上,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体积特别大,而且呈红色。据此推断它们可能是( )
A . 白矮星
B . 中子星
C . 黑洞
D . 红巨星或超红巨星
8、太阳系原有九大行星,它们均绕着太阳旋转,可将它们的轨道看做圆,已知地球的轨道半径小于冥王星的轨道半径。国际天文学大会重新对太阳系天体进行了严格的定义,把绕太阳运转的天体分为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这使得冥王星被降低为矮行星,太阳系则变为拥有八大行星。关于冥王星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可能不过太阳中心
B . 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一定过太阳中心
C . 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不同
D . 它被降级为矮行星后,将不再绕太阳运转
9、我国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3月的某个清晨,在东方“天关”附近(金牛座的位置)突然出现了一颗“客星”,其“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司天监(当时的国家天文台)对这颗“天关客星”用肉眼连续观察了两年之久,直到看不见为止。19世纪,人们用望远镜发现在这个方向一有一个“蟹状星云”。20世纪初发现这团星云在膨胀,由膨胀速度率推算,公元1054年刚好是膨胀开始的时刻。阅读上述文字,你认为下述猜想不正确的是( )
A . 中国记录的“天关客星”可能是一次典型的“超新星爆发”
B . “蟹状星云”爆发时抛射的物质,随后不断地扩散,最后形成孕育新一轮恒星的星云
C . “天关客星”爆发后可能会形成一种体积小、密度大的中子星
D . “蟹状星云”就是一颗恒星
10、在认识世界时,我们经常用各种方法来形象、直观地表示事物或者规律。下列关于太阳一生的体积变化规律最为合理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11、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三位天体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而发现了宇宙在加速膨胀这一卓越成果。超新星的热核爆炸代表了这颗恒星演化到了哪个阶段? ( )
A . 诞生期
B . 死亡期
C . 存在期
D . 任何时期都可能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表示一块 ,从图①到图⑤说明太阳系是由 收缩形成的。
(2)图②到图④中,中心天体是 。
(3)图⑤中八大行星绕中心天体的公转方向 ,它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