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 我学会了(共3小题)

1、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      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      作用而保持相对       。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不同 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      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      的限度。
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包括      因素和      因素。火山喷发、            、水旱灾害、雷电、火灾、      、滑坡、      等自然灾害都属于自然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越来越强烈。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      因素可以导致      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3、当今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已受到一定程度的      ,如                  遭到污染,       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资源枯竭,      的不合理引入,农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为了保护      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      的动植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建立了许多      区。

二、 我理解了(共15小题)

1、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   )

  ①围湖造田 ②排放污水 ③植树造林 ④焚烧垃圾 ⑤养花种草 ⑥喷药灭虫

A . ③⑤ B . ①② C . ①②④⑥ D . ②④⑤⑥
2、下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会导致温室效应 B . 能维持碳­氧平衡 C . 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D . 能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3、动物作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
A .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B .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 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 . 以上三项都正确
4、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A~D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选项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物种8

物种9

A

0

90

0

0

30

30

0

0

40

B

200

350

0

0

30

0

0

0

40

C

150

250

100

100

40

30

50

20

1

D

300

200

0

0

0

0

0

50

50

A . A B . B C . C D . D
5、南极是一个极度冰冻的地方,在科学家眼里,那儿可能蕴涵着无价的科学奥秘,而在勇敢的旅游者眼里,这块冰封的陆地恰好是一个游览胜地。目前,在是否可以到南极旅游的问题上,科学家和旅游者的对抗越来越激烈。科学家之所以强烈反对旅游者去南极旅游,主要原因是( )
A . 南极生态系统的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 B . 南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人类的介入会使原有的食物网遭到破坏 C . 南极的光照强烈,上空存在臭氧空洞,这会给旅游者带来很大的伤害 D . 旅游者的活动会使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6、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之内会引起( )

A . 丙、丁数量增加,甲数量减少 B . 甲、丁数量增加,丙数量减少 C . 甲、丙数量增加,丁数量减少 D .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7、如图为一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 B . 草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 . 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D . 狐与鹰存在竞争关系
8、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具有( )
A .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B . 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 C . 帮助植物传粉的作用 D .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的作用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B . 生态系统中越高级的消费者所获得的物质和能量就越多 C .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都能自动调节恢复 D . 地球上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10、发生在印度洋的大海啸给许多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专家发现:受损严重的国家,其沿海的珊瑚礁过去受到破坏的程度也更高,而生态良好的珊瑚礁对海啸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减弱海啸的破坏力。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最科学的是( )
A . 自然灾害不可预料,海啸受灾国应多填海,建防护堤 B . 人为因素是造成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 C . 受灾国当地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很差 D . 人为因素会强化自然因素的破坏力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人们一定要限制生产活动 B . 人类的生产活动会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也可以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C . 人类社会工业化表明人类活动肯定对生态系统造成消极影响 D . 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不能砍伐森林
12、如图是某人工混交林在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种类的变化图,该图可以说明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

 

A . 植物种类多样性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 . 不同的植物种群恢复的快慢相同 C . 植物种类多样性的恢复与人为因素无关 D . 所有植物种类的数量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13、近年来,某市遭受多种外来物种的入侵,如美国白蛾、黄顶菊、水葫芦、巴西龟等,对该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下面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①影响本地部分物种的生存,破坏本地生态平衡  ②造成本地部分物种的灭绝,危及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③外来物种的入侵,有利于本地生物优胜劣汰  ④外来物种的入侵,丰富了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③
14、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 流失,防治沙漠化等。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提高生态系统的      能力。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      
(3)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和“泥雨”主要源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      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      
(5)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一是用      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      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种。
15、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请回答:
(1)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应选择      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2)通过该实验探究能得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个结论吗?      (填“能”或“不能”)。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      瓶。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