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 . 焚书坑儒 B . 明朝八股取士    C . 独尊儒术 D . 清代的文字狱
2、清代诗人龚自珍有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直接抨击的是清朝的(    )

A . 经济凋敝   B . 文化专制   C . 君主专制    D . 官场腐败
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都是(    )


A . 防止人民反抗  B . 压制知识分子 C . 巩固封建统治    D . 统一思想
4、明清时期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的最大不同点是(    )


A . 考试的目的不同  B . 考试的内容不同 C . 考试的方法不同    D . 考试的管理不同
5、八股取士的命题可能来自于(    )

①《大学》    ②《中庸》    ③《道德经》    ④《论语》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6、下列关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是深入民间实践调查的著作 B . 都是明代的科学著作 C . 都是总结性的科学著作  D . 都是农学著作
7、明朝时期丝制品中“云锦”最为名贵,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是(    )

A . 《齐民要术》  B . 《本草纲目》  C . 《天工开物》 D . 《徐霞客游记》
8、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B . 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C . 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D .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9、文字狱自古就有,而到达顶峰是在(  )

A . 秦朝 B . 明朝 C . 清朝 D . 唐朝
10、清朝大兴文字狱,反映了清王朝(    )

①专制集权的强化

②在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③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

(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二:1726年(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主持江西省乡试,他以《诗经》中“维民所止”四字为考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首”,以“大不敬”罪入狱,死于狱中。文字狱是自古就有的,但以清朝为最。尤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厉害。


(1)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这部书通过塑造各种神话人物,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当时统治者的腐朽罪恶。


(1)这部书的作者是谁?明朝还有哪两部奇书?

(2)《西游记》所描写的孙悟空反抗天庭的斗争实际上反映了什么?《西游记》有什么消极思想?

(3)这部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