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水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 用淘米的水浇花可节约水资源 B .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 C . 水在催化剂和太阳能的共同作用下可分解获得氢能 D . 浓硫酸沾上皮肤,必须先用大量水冲洗
2、在加热条件下,向装有10gCuO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H2一段时间,最终玻璃管中剩余固体8.4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中CuO发生氧化反应 B . 反应生成Cu的质量为8.4g C . 参加反应的CuO占原总质量的80% D . 反应生成H2O的质量为1.6g
3、向氧化铜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停止后过滤,再向滤液中插入铁片,铁片无变化.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 . 滤液中一定含有铜和锌 B .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C . 滤液中一定含有铜 D . 滤液中一定含有Cu2+
4、t℃时,向一支盛有0.15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 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g C .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 D . 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5、下列成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刻舟求剑 B . 花香四溢 C . 百炼成钢 D . 凿壁偷光
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滴加液体 B . 加热液体    C . 稀释浓硫酸 D . 检查气密性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 氧化物中含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 . 碱中都含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D . 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8、山林里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氧分子上形成负氧离子(O2),被称为“空气维生素”.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 16 B . 32 C . 32 g D . 33
9、ZPT常用作洗发液的主要去屑因子,化学式为C10H8N2O2S2Zn,ZPT不溶于水、无异味,具有极强的杀灭真菌作用。下列关于ZPT说法正确的是(   )
A . ZPT中有25个原子 B . ZPT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 ZPT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D . 不溶于水、无异味属于物理性质
10、根据反应3NO2 + H2O → 2HNO3 + X,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 . N2 B . NO C . N2O3 D . N2O5
11、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 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 “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 “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 “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 . “CO2 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1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你认为下列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 . 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 B . 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C . 少排或不排放有害物质 D . 对废气、废水、废渣严格处理
13、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B . 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 . 当一铜块的所有原子都被移出之后,该铜块的质量只减少一部分 D . NaOH和KOH都具有碱性,其原因是在水中均能解离出OH
14、如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下列有关错误的是(   )

A . 羊毛属于合成纤维 B . 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 C . 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别 D . 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纸张在空气中燃烧      ;
(2)空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原料      
(3)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      
(4)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上有一层白色物质      
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      相同.
(2)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请在表中①~⑤五种元素里选出恰当的元素组成一种常见的盐,该盐在农业生产上可用作复合肥料,则该盐的化学式为           
3、当前日本与我国有钓鱼岛之争、菲律宾与我国有南沙之争、越南与我国有西沙之争。这些国家想侵占我国的领土、领海,抢夺这些地区丰富的渔业和油气等资源。试分析:
(1)石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是经过数百万年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才能形成的一种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实验室点燃气体之前都要先      
(3)怀化地区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相对用煤作燃料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的优势是(任写一种)      
4、2016年8月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进行万米级下潜应用,这标志着我国研制无人潜水器能力已进入先进国家行列之中。

(1)无人潜水器耐压壳使用的是钛铝合金材料。下列不属于钛铝合金性质的是      (填字母)。

a.密度大        b.硬度大               c.抗腐蚀

(2)无人潜水器通信传输系统中使用了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则光导纤维属于      (填字母)。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3)无人潜水器中的管道通常用聚乙烯为原料生产。此类合成材料还有聚丙烯、涤纶、聚酯、氯纶、聚氯乙烯等。

①聚乙烯属于      (填字母)       

a.塑料            b.合成橡胶          c.合成纤维

②聚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n , 则聚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③生活中区分聚乙烯、聚氯乙烯的常用方法是      

5、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为黑色固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D为无色气体,E为一种可溶性碳酸盐,B、C、D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C中不含B、D中的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C的化学式为      
(2)B转化为D时所需要的一种化合物是      
(3)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6、              
(1)现有H、O、Na、Mg、P五种元素,请根据下列要求写出由所给元素组成的物质(写化学式):

①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是      (写出两种即可)。

② 属于碱的是      

(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 对于物质A而言,点P的含义为      

② t3℃ 时,A、B、C三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为      

③ 若A、B、C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易溶于水的气体,则其溶解度曲线是      

④ 烧杯中有t2℃时20%的A溶液50g,要将该溶液变为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需向烧杯中加入A物质      克。

7、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 、CO2等为原料的“C1化学”成为当今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下图为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1)甲烷----氧气燃料电池是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CH4在空气中燃烧时,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2)CH4可合成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研究CH4和CO2反应生成CO和H2 , 重大意义在于      ;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发现CH4可直接分解获得C6H6和H2 , 化学方程式为      
(3)①中CH4与H2O(气)反应生成CO2、H2 , 化学方程式是      。②中一般加人K2CO3溶液吸收CO2 , 此反应表示为K2CO3+CO2+H2O = 2      ,N2 与 H2按照分子数1:      反应生成NH3

三、简答题(共1小题)

1、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低碳”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途径是①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海水的吸收。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出上述两条消耗CO2的途径①      、  ②      
(3)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多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成甲烷和水,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请举一例你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目前使用量最多的金属材料仍然是钢铁。

(一)铁材料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

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2)钢铁材料通常分为生铁和钢.如图1是我国1997年发行的纪念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的邮票.邮票通常密封保存在聚乙烯塑料袋中

①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的材料是      (选填序号).

A.合金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②以赤铁矿为原料冶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钢铁露置在空气中易生锈,请提出防止其生锈的一种措施      

(3)(二)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将Fe粉溶于稀H2SO4 , 此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用点燃法检验生成的H2前必须      

(4)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Fe(OH)2沉淀,随后沉淀变为灰绿色.

①生成Fe(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的原因之一是部分Fe(OH)2接触空气生成Fe(OH)3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的Fe(OH)3分解为Fe2O3

③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灰绿色固体,其组成为2FeSO4•2Fe(OH)2•Fe2O3〔相对分子质量为644].能证明固体已洗净的方法为      

(5)(三)灰绿色固体的热分解实验

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6.44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如图2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

①Fe(OH)2在150℃~200℃时完全分解为FeO;

②FeSO4在450℃~500℃时完全分解为Fe2O3 , 2FeSO4 Fe2O3+SO2↑+SO3↑.

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 , 加热前通N2的目的是      

(6)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A中样品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B装置中浓硫酸只能吸收SO3和H2O,当加热到t1℃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      

①图3中E点对应的m1=       

②图3中F点对应物质中Fe2O3的质量为       g.

③科研人员将F点所得剩余固体隔绝空气,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1400℃,得到纯净的磁性Fe3O4 . 已知加热过程中发生两个反应,且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不变.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一瓶含有杂质氯化钠的硫酸钠固体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

(1)该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
(2)反应后所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