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8小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输(bān)    文(zǐ)      傅(yuè)      不(xiè) B . (hè)       守(yú)      尔(cù)       益(zēnɡ) C . (yú)       米(lì)      泉(lǐ)       梁(xiànɡ) D . (dí)       禽厘(ɡǔ)    一豆(ɡēn)    兔(zhì)
2、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吾知所以距子矣 B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B .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C .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D . 惠子相梁
4、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胡不乎                吾既言之王矣 B . 不以山溪之险        出则无敌外患者 C . 所识穷乏者得我        呼尔而 D .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非独贤者有心也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2017年5月21日,“丁酉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湖北随州隆重举行。 B . “诗圣”杜甫的《望岳》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C .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D .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
6、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鱼我所欲也》)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            
7、乔纳森·斯威夫特是18世纪前期英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他的小说《格列佛游记》以清新的文字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这部小说在第一卷利里浦特(小人国)游记第五章讲述了利里浦特与邻国不来夫斯古兵戎相见的故事。请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说说故事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分别被尊称为“圣人”“亚圣”的孔子、孟子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可谓影响深远,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圣贤,品评儒家经典。
(1)【活动一:圣贤生平小档案】小明同学收集了许多关于孔子的资料,请你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帮他整理一下,形成一段简洁的文字来介绍孔子,并在班上交流。(80字以内)

材料一:孔子(前551—前479),因其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材料二: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义、礼、孝”是其倡导的思想;其中“仁”是其全部思想的核心。

材料三:孔子是中国社会教育的鼻祖,创建了我国第一所私塾。其门下弟子三千,其中颜回、子路、子贡等七十二贤人尤为出色。他的许多关于教育的经典论述一直影响着后世。

(2)【活动二:儒家经典传不朽】《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其中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出自《论语》《孟子》的成语,把它编成了一本小册子,请你为这本小册子添加两个词语,并在其扉页上写一段序言。
(3)【活动三:圣贤思想耀千古】下面是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一副对联,请为它对出下联。

上联:先师功德垂青史

下联:      

二、阅读理解(共4小题)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1)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和“变”字好在哪里?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不如地利      自云先世避秦 B . 地利不如人      至若春景明 C . 环而攻之而不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 D . 非不深也        有良田美桑竹之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利不以兵革之”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险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4)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两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链接材料】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 , 又败之于没 , 又郊败之。(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释】①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②更:改正。③节:节制。④劝:勉励。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⑥囿:古地名。⑦没:古地名。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 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释】①白:禀告,报告。②旃:通“毡”,毛织物。③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④羝(dī):公羊。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⑦去:即“弆”(jǔ),收藏。⑧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1)结合语境,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
A . 所识穷乏者我与(感激) B . 万钟于我何焉(益处) C . 置大窖中,绝不饮(吃) D . 汉节牧羊(拿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妻妾奉           单于愈益欲降 B . 此之谓失本心     别官属常惠等 C . 蹴尔与之         掘野鼠去草实食之 D . 是亦不可已乎     始强壮出
(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A . 【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B . 【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 . 【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乙】文中的苏武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 D . 【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5)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 , 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 , 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释】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1)
A . 行过市桥(乘船) B . 因好语之(打发) C . 某将衣钱(抵押) D . 出詈语(返回)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2)
A .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 .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 .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 .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4)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三、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则可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则可称“心善渊”;说话做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则可称为“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公平正直则可称“正善治”……

请以《与水结缘》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④要有真情实感。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