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1.2 电生磁 同步测试(1)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1.2 电生磁 同步测试(1) 一,基础达标(共11小题)
1、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
A . 欧姆
B . 安培
C . 奥斯特
D . 焦耳
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这是模拟奥斯特实验的一个场景
B . 图示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 . 将图中导线所在电路中的电源正、负极对调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
D . 将图中导线断开,小磁针N极将指向地磁的北极
3、下图中,关于通电螺线管旁的小磁针受到通电螺线管磁力作用静止后指向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条形磁铁置于螺线管的正上方,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 , 弹簧测力计示数将( )
A . 变小
B . 先变小后变大
C . 变大
D . 不变
5、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某校学生在实验室验证奥斯特实验,当水平导线中通有如图所示的电流时,S极将偏向 (填“纸内”或“纸外”);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使通电导线沿 (填“东西”或“南北”)方向放置。
6、根据图中通电螺线管的S极,标出磁感线方向、小磁针的N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7、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周围磁场相似,其磁极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
(1)图甲中螺线管的A端是 极。
(2)螺线管实际上就是由多个单匝圆形圈组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以看成由每一个单匝圆形通电线圈的磁场组合而成,因此应用安培定则也可以判断单匝圆形通电线圈的磁极。现一单匝圆形通电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则其B端是 极。
(3)如图丙,地球周围存在磁场,有学者认为,地磁场是由于地球带电自转形成环形电流引起的,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则形成环形电流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那么地球带 (填“正”或“负”)电。
8、如图所示为条形磁铁和电磁铁,实线表示磁感线,则甲、乙、丙、丁的极性依次是( )
A . S、N、S、S
B . N、N、S、N
C . S、S、N、S
D . N、S、N、N
9、如图所示,闭合开关使螺线管通电,A螺线管的上端相当于磁体的 极,可以观察到左边弹簧 (填“伸长”“不变”或“缩短”,下同),右边弹簧 。
10、如图是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实验时先在有机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给直导线通电,为了更好地通过铁屑客观描述出磁场的分布情况,接下去的操作是 ,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减小铁屑与玻璃之间的摩擦,使铁屑在磁场作用下动起来,说明力能 。为了进一步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可用 代替铁屑进行实验。
11、学习了奥斯特实验后,小军和小民认为:通电的螺线管周围也存在磁场,可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呢?为此,他们找来器材并连成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运用研究磁场的方法来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1)小军使用小磁针来进行探究。他先在木板上螺线管一端标有黑点的九个位置(图甲)各放置了一个小磁针,通电后发现这九个小磁针的指向如图乙所示,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重新实验发现这九个小磁针的指向如图丙所示。 根据小军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通电螺线管外部,中心轴线上各点的磁场方向是相同的;除中心轴线外,通电螺线管外部其他各点的磁场方向是 的。
②通电螺线管外部各点的磁场方向还与 方向有关。
(2)小民的实验方法是:先在一张白纸中间按照螺线管的大小挖一个孔,然后把孔对准螺线管将白纸铺在木板上,再把细铁屑均匀地洒在白纸上,通电后轻轻敲击木板,发现细铁屑的排列情况如图丁所示;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重新实验发现细铁屑的排列情况基本没有变化。根据小民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我们学过的 磁体的磁场相似。
(3)小军和小民对他们的实验结论进行讨论后发现,如果把通电螺线管看做一个磁体,则它的N极和S极的位置是由通电电流的方向决定的。怎样描述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N极位置之间的关系呢?
小军经过反复思考发现:从通电螺线管的一侧看去,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和N极位置的关系与拧电流表上的螺帽时螺帽旋转的方向和螺帽前进方向的关系非常相似。小军根据他的上述发现对“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N极位置的关系”的描述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