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

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示意图”,该森林带是( )

A . 常绿阔叶林带 B . 落叶阔叶林带 C . 常绿硬叶林带 D . 针叶林带
2、

洋面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洋面封冻效应”是使水、气候、生物等形成相互作用关系。

(1)根据上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

(1)
A . 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B . 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C . 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D . 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2)上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这种平衡关系失常所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 )

(2)
A . 引起海平面下降 B . 腐蚀建筑物 C . 皮肤癌患者增多 D . 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4分)

(1)
A . 递减 B . 先减后增 C . 先增后减 D . 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4分)

(2)
A . 水体营养盐 B . 太阳辐射 C . 水体含沙量 D . 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4分)

(3)
A .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 .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 .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 .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4、

2015年11月24日俄罗斯一架战机在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坠毁。下图为局部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坠机地点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

(1)
A . 热带荒漠带 B . 热带季雨林带 C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造成该地区1月份等温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    )

(2)
A . 地形 B . 西风带 C . 洋流 D . 人类活动
5、

美洲王蝶有迁徙习性,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每年它们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之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迁徙线路经过的陆地自然带不包括(    )

(1)
A . 常绿硬叶林带 B . 热带荒漠带 C . 落叶阔叶林带 D . 常绿阔叶林带
(2)推测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    )

(2)
A . 2~6月 B . 4~8月 C . 7~11月 D . 11月至次年3月
(3)当美洲王蝶到达加拿大东南部时,当地(    )

(3)
A . 房屋影子全年最长 B . 昼长短于米却肯州 C . 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D . 日出晚于米却肯州
6、

生物量是指某一时段单位面积土地上生活的生物体干物质总量。生物量的大小及变化受水热条件的影响。下图是我国祁连山南坡亚高山灌丛草甸种群结构相似的四个研究区5-9月地上生物量变化图,研究区是祁连山重要的夏季牧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材料推断,研究区土地退化最严重的是(    )

(1)
A . 乌鞘岭 B . 祁连 C . 门源 D . 野牛沟
(2)与其他三个研究区相比,野牛沟5~6月生物量偏少的主要原因是(    )

(2)
A . 春季雨水多 B . 植物种群少 C . 春季光照强 D . 春温回升慢
7、读1981~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水平地域分异特征示意图,图中I、II、III、IV植被类型有显著差异,完成下列各题。

(1)III(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 (1)
A .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 干湿度地带分异 C . 垂直分异规律 D . 地方性分异规律
(2)Ⅳ区森林资源丰富,其水汽来源主要是(    ) (2)
A . 盛行西风 B . 东北信风 C . 西南季风 D . 西北季风
8、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1≤NDVI≤1,负值表示地面覆盖为水、雪等,0表示有岩石或裸土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下图为近15年来秦巴山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15年来秦巴山区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是(  ) (1)
A . 增加 B . 减少 C . 先减少,后增加 D . 先增加,后减少
(2)造成秦巴山区植被覆盖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2)
A . 降水减少 B . 气候变冷 C . 地形抬升 D . 土壤贫瘠
9、读“世界某自然带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回答下面小题。


(1)该自然带的名称是(  ) (1)
A . 热带雨林带 B . 热带草原带 C . 热带荒漠带 D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2)
A . 纬度位置 B . 洋流性质 C . 大气环流 D . 地形地势
10、下图为我国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南坡比较,天山北坡有云杉林分布的原因主要是北坡(  )

①为阴坡,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②为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③为阳坡,光照丰富,热量充足      ④相对高度大,自然带谱更丰富

(1)
A . ①④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②④
(2)图中库尔勒与乌鲁木齐都分布在天山山麓地区,自然原因主要是(  )

①海拔较低,地势较平坦         ②矿产资源丰富,传统工业集聚

③冰雪融水较多,有绿洲分布      ④冲积平原广,土壤肥沃

(2)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11、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题。

(1)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1)
A . 甲—乙—丙 B . 乙—丙—甲 C . 丙—甲—乙 D . 甲—丙—乙
(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2)
A . 热量 B . 水分 C . 坡向 D . 地形
(3)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3)
A . 纬度低 B . 海拔高度低 C . 处于阴坡 D . 处于背风坡
12、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 B . 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 C . 流经该山地所在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 D . 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性积雪的海拔约为5300m
(2)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甲地最可能分布的自然带是(  ) (2)
A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 亚寒带针叶林带 C . 温带草原带 D . 热带雨林带
13、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 (1)
A . N B . P C . Na D . Mg
(2)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 (2)
A . 地下水位下降 B . 水土流失加剧 C . 土壤肥力下降 D . 盐碱化加剧
14、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之和。下面图甲为贡嘎山植被垂直分布图,海拔3500m处为林线(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图乙为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沿海拔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a植被对应的自然带是(  ) (1)
A . 针叶林带 B . 常绿阔叶林带 C . 山地荒漠草原带 D . 亚高山草甸带
(2)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 (2)
A . 随降水量的增多而逐渐增大 B . 与年均温的变化呈负相关 C . 在a、b植被过渡带处较大 D . 均不受植被类型的影响
(3)贡嘎山东坡(  ) (3)
A . 次生阔叶林处微生物活动微弱 B . 林线附近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快 C . 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大于落叶林 D . 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次生阔叶林处
15、下图是我国某地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乙所在地相比,甲所在地(  ) (1)
A . 林带面积大 B . 平均海拔高 C . 平均坡度大 D . 平均气温低
(2)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  ) (2)
A . 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B . 有可能分布在闽南山区 C . 居民区位于河流凹岸 D . 水位季节变化不明显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武汉市积极触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建设亚欧经济廊道,2012年开通了“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通道。

    材料二  下图为“‘汉新欧’铁路货运通道示意图”。

    材料三  杜伊斯堡位于鲁尔河与莱茵河交汇处,是鲁尔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其工业部门主要有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新化工、机械工程及IT 业等。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 的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其工业部门主要有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钢铁、化工及纺织等。  

(1)甲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从甲地到乙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以      为基础。

(2)由欧洲经“汉新欧”铁路货运通道运往武汉的产品主要有汽车整车和      等(填序号,仅选一项)。

①煤炭资源  ②医疗设备  ③电子组装产品

(3)该铁路货运通道开通的地理意义主要有      

(4)杜伊斯堡经过产並转型升级,已从传统的工业城市发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物流运输 中心和重要的现代工业城市。杜伊斯堡成功转型的经验对武汉经济发展的启示有:

产业方面      ;交通方面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破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3、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格兰德(Rio Grande)河是美国和墨西哥的界河。它发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Colorado雪山,全长3 034千米,流域面积47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多属干旱半干旱区,降雨量在200~760毫米之间变化,蒸发量可能大于2 000毫米。夏季多暴雨,洪水期出现于6~11月,实际上,1978年以后,一次洪水也没有发生。流域内水库众多,但水资源短缺,政府准备衬砌渠道以节水。下图示意格兰德河流域水系。

(1)试分析格兰德河水量少的原因。
(2)分析“衬砌渠道”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