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4小题)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是 朝 。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通过面临烟波浩淼 的感叹以及的 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实现抱负的愿望。(前两空用原句回答)
3、全诗以望洞庭湖 ,由“ ”过度,婉转地表达了想做官无人引荐的苦衷和的 心情。
4、诗题中的的“张丞相”是 。
5、解释诗中词语
涵虚: 济: 端居: 圣明: 徒:
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云梦泽”是指 ,诗句从 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7、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与本诗中“ ”一句意境相同。
8、“羡鱼情”一词来原于古代俗语 。
9、从体裁来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 )
A . 七言律诗
B . 七言绝句
C . 五言律诗
D . 五言绝句
1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 比喻
B . 夸张
C . 互文
D . 对偶
11、“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 比喻
B . 夸张
C . 借代
D . 对偶
12、从内容来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 )
A . 言志诗
B . 写景诗
C . 讽喻诗
D . 述怀诗
1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的写景的顺序是( )
A . 由近到远
B . 由远到近
C . 由小到大
D . 由大到小
14、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 洞庭湖上云雾缭绕,岳阳城倒映湖水中。
B . 洞庭湖上云雾缭绕,湖水冲荡着岳阳城。
C . 水汽笼罩着洞庭湖,湖水冲荡着岳阳城。
D . 水汽笼罩着洞庭湖,岳阳城倒映湖水中。
二、问题理解(共4小题)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愿望?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实写还是虚写?作者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了哪些内容?
4、请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艺术特点作点评价。
三、课内阅读(共1小题)
1、分析诗歌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从表达方式来看,本诗前四句是 ,后四句是 。
(2)《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眼前,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意即“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的多”。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四、拓展阅读(共1小题)
1、诗歌赏析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1)
(1)
A .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 .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 .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用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 . 全诗格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