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坛经>两则》同步检测

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唤慧能堂内,《金刚经》          说:讲解。 B . 此间,有人害汝                      住:居住。 C . 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持修行     住:担任。 D . 法即一种,有迟疾                     见:见性。
2、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为天下兴利除害 B .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C . 衣将为信禀 D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下列加线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 五祖夜至三更 B . 自古传法,气如悬丝 C . 未知根本事由 D . 因此便立南北 
4、下列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 何以渐顿 B . 大王来何操 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 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
5、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五祖(于)夜至三更(时),唤慧能(到)堂内。 B . 法以心传心,(你)当令(自己)自悟。 C . (如果)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这里)。 D . 何以(区分)渐(与)顿?
6、下列王维的诗句中,最能体现受佛家思想影响的一项是 (  )

A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C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7、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其夜法,人尽不知   受:给予。 B . 有人害汝,汝即须速     去:离开。 C . 法即一 , 人有南北        宗:派别。 D . 见迟即渐,见即顿        疾:快速。
8、下列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便传顿法衣②其壮也,血气方刚 B . ①法心传心②为之斗斛量之 C . ①世人传南能北秀②使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D . 名渐顿,②君子必慎其独也
9、下列语句中分句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 B . 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C . 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D .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10、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祖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害怕别人加害慧能,所以选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密传授《金刚经》。 B . 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慧能后,宣布慧能是自己的传人,为六祖;同时告诫他本门的秘笈是“以心传心”,要引导弟子们自悟。 C . 弘忍传授完《金刚经》后,身体十分虚弱,已经到了气如悬丝的地步,为了保护好本门的法器,他要求慧能赶快离开佛堂。 D . “南能北秀”都属于弘忍一派,因传人有南北分别,所以这样说。神秀大师处北方,故称“北秀”;慧能居南方,故称“南能”。
11、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慧能为禅宗第六祖。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一天,他在集市卖柴,听见有人诵佛经典籍《金刚经》,颇有感悟,便立志寻师学佛。 B . 弘忍和尚曾在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向百姓布道说法,手里只拿着一卷《金刚经》,当时随从的弟子们有一千多人。可以想见当时传法的盛况。 C . 弘忍问慧能是何地人来干何事,慧能答道是岭南人,特地远道求见只是想求成佛之理。弘忍认为穷乡僻壤的野蛮人,没有资格学法成佛。 D . 慧能一番人分南北,而佛性不分南北,人分尊卑,但佛性不分尊卑的话,使弘忍十分震惊,于是弘忍迫不得已留下慧能在寺院做粗活。
1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慧能得钱,向门前   却:回头。 B . 从何处来此经典             持:拿来。 C . 慧能闻说,宿业有缘          宿:准备。 D . 遣慧能,令随众作务   发:安排。
13、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 ①艰辛贫乏,市卖柴,②我彼听见大师劝道俗 B . 得见性,直了成佛,②人即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C . 便即辞亲,往黄梅冯墓山,②因此便立南北 D . ①今远来礼拜和尚,②既欲结大义,遣来贵门
14、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慧能对佛法具有悟性的一项是(  )

①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

②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

③慧能闻说,宿业有缘。

④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

⑤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

⑥獦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A . ①⑤⑥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⑤ D . ②④⑥
15、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 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          大段:仔细。 B . 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                   切己:切身。 C . 知不美之名之可也                          丑:厌恶,憎恨。 D . 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     自文:自己写文章。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有                  三家。

2、佛教历史上有许多经典,其中多是从      传入的。

3、记述唐朝禅宗慧能弘法的      是佛教史上汉人高僧所著唯一被尊为“经”的著作。

4、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             

5、            ,故名渐顿。

三、问答题(共5小题)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下面文字的中心思想。

    劝人向善,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谓菩萨,即指立下宏大誓愿,要救渡一切众生脱离苦海,从而得到彻底解脱的佛教修行者。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样需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

中心思想:           (不超过16字)

2、佛教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3、“佛”究竟是什么?

4、如何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2)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5、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

    一只蛋壳里的鸡,正准备顶破蛋壳,忽听外面的同伴说:“下雨了,快躲;刮风了,快逃;猫来了,快藏!”蛋壳里的鸡一阵紧张:“多亏我没有出去,原来外面如此烦恼,我何不舒舒服服地蹲在壳内呢!”不久,这只小鸡未出世便憋死在蛋壳内。

答: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坛经>两则》同步检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