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50小题)

1、某环境监测站每隔一段时间抽取雨水试样,测定其pH,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min

0

1

2

3

4

5

pH

4.9

4.7

4.5

4.4

4.4

4.4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雨水的酸性持续减小 B . 雨水的酸性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 C . 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D . 工业废气中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2、轧钢厂排出的废水主要含有盐酸,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
A . 中和法 B . 过滤法 C . 氧化还原法 D . 化学沉淀法
3、下列金属在冷、浓的硝酸或硫酸中,能形成致密氧化膜的是(   )
A . Mg B . Fe C . Cu D . Na
4、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后变为(   )
A . Na2O B . Na2O2 C . NaOH D . Na2CO3
5、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肯定是1mol/L的是(   )
A . 将40gNaOH固体溶解于1L水中 B . 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 . 将1L10mol/L浓盐酸与10L水混合 D . 10g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
6、下列物质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A . 氯气 B . 过氧化钠 C . 次氯酸钠 D . 氢氧化钠
7、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
A . 金属铜 B . 碳酸钠晶体 C . 硝酸钠溶液 D . 熔融氯化钠
8、下图是喷泉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则原气体一定是SO2 B . 形成喷泉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C . 烧瓶中的溶液呈蓝色,则原气体一定属于碱类物质 D . 若将石蕊改成氢氧化钠,则CO、CO2均能形成喷泉
9、在无色透明的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 Na+、K+、CO32、NO3 B . Cu2+、Al3+、SO42、NO3 C . K+、Fe2+、NH4+、NO3 D . NH4+、Na+、NO3、Cl
10、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
A . 氯化钙 B . 次氯酸钙 C . 氯化钙与次氯酸钙 D . 次氯酸
11、下列各项中,完成空气质量报告时不需要监测的是(   )
A . 二氧化碳的浓度 B . 二氧化硫的浓度 C . 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 D . 氮氧化物的浓度
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oC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以下“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 . 另一种化合物是NaCl B .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 该反应可能在空气中进行 D .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13、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 . He B . P C . Li D . Si
14、将下列四种金属分别投入水中,反应最剧烈的是(   )
A . Al B . Fe C . Li D . Na
15、鉴别HCl和Cl2两种气体时,应选用(   )
A . AgNO3溶液 B . NaOH试液 C . Na2CO3溶液 D . 湿润的淀粉KI试纸
16、下列有关氧气的摩尔质量表示正确的是(   )
A . 32 B . 32 g C . 32 mol D . 32 g/mol
17、碘缺乏病是目前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全国性问题,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智力工程”,最经济可行的措施是(   )
A . 食盐加碘(盐) B . 面包加碘(盐) C . 大量食用海带 D . 注射含碘药剂
18、实验室中配制250 mL 0.10 mol·L-1NaOH溶液时,必须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 . B . C . D .
19、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成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 . 酸性 B . 碱性 C . 还原性 D . 氧化性
2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冰水混合物 B . 矿泉水 C . 盐酸 D . 漂白粉
21、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的是(   )
A . NO B . FeCl2 C . Fe(OH)2 D . NH3
22、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下列气体中,质量最大的是(   ) ( C-12 H-1 O-16 N-14)
A . O2 B . CH4 C . CO D . NO
23、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ClO3+2M3++4H2O=M2O7n+Cl+8H+ , M2O7n中M的化合价是(     )
A . +4 B . +5 C . +6 D . +7
24、如图是酸雨形成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酸雨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 .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C . 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等是酸雨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D . 酸雨的危害有破坏农作物,使土壤、湖泊酸化以及加速建筑物、桥梁的腐蚀等
25、我国“四大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2KNO3+S+3C K2S+N2↑+3CO2↑,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A . C B . N C . N和S D . N和C
26、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而要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 . NO2 B . H2 C . NH3 D . NO
27、下列物质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 用二氧化硫漂白纸张 B . 用氯气制备漂白粉 C . 用食盐作调味剂 D . 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
28、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称量时,将固体NaOH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 B . 将称量好的固体NaOH放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C . 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应重新配置 D . 溶液配制完成装瓶后,应将容量瓶洗净并烘干
2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
A . 苏打—NaHCO3      B . 胆矾—CuSO4 C . 酒精—C2H5OH D . 生石灰—Ca(OH)2
30、关于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铜箔的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Cu是还原剂 B . Fe3+是氧化剂 C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 .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1、向含有Fe2+、Fe3+、Mg2+、NH4+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上述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   )
A . Fe2+ B . NH4+ C . Fe3+ D . Mg2+
3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 . 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 B . 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2Na+ 2OH+ H2 C .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D . 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2H++CO32=CO2↑+H2O
3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A .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 B .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A C . 通常状况下,1 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 . 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1 NA
34、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1︰1 B . 它们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2︰3 C . 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1 D . 它们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3︰4
35、除去下列溶液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 NaOH溶液[Ba(OH)2 ],用Na2SO4溶液 B . KOH溶液[K2CO3],用Ca(OH)2溶液 C . NaCl溶液[Na2SO4],用Ba(NO3)2溶液 D . HNO3溶液[HCl],用AgNO3溶液
36、向A、B、C和D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进行表中的操作,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
A①滴加稀HNO3
②滴加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原溶液一定含Ag+
B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原溶液一定含CO32
C①滴加稀HCl
②滴加AgN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原溶液一定含Cl
D①加KSCN溶液
②滴加氯水
无明显现象
溶液呈红色
原溶液一定含Fe2+
A . A       B . B       C . C       D . D
37、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

①铜与稀硝酸反应;

②铜与浓硝酸反应;

③铜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质量相等 B . 三种途径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①>②>③ C . 途径③的制备方法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D . 途径①中被氧化的铜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
38、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装置作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冷却后变为无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
A . 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B . 溶有NH3的酚酞溶液 C . 溶有SO2的酚酞溶液 D . 溶有Cl2的品红溶液
39、在反应3Cl2+6KOH(浓) KClO3+5KCl+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 5:1 B . 4:1 C . 1:5 D . 1:4
40、已知有如下反应:

①ClO3-+5Cl-+6H+=3Cl2↑+3H2O,②2FeCl3+2KI=2FeCl2+2KCl+I2

③2FeCl2+Cl2=2FeCl3 , 判断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 Cl2>ClO3->Fe3+>I2 B . Cl2>ClO3-> I2> Fe3+ C . ClO3-> Cl2>Fe3+>I2 D . ClO3->Fe3+Cl2>I2
41、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大的是(   )
A . 1000 mL 2.5 mol•L-1 NaCl 溶液 B . 250 mL 1 mol•L-1 AlCl3 溶液 C . 200 mL 2 mol•L-1 MgCl2 溶液 D . 300 mL 5 mol•L-1 KClO3 溶液
4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 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B . Na2O和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完全相同 C . NO和NO2的密度都比空气大,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 . 氯化钠和碘化钾都是盐,加碘食盐中添加的是碘化钾
43、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 ③②①⑤④ B . ①②③⑤④ C . ②③①④⑤ D . ③⑤②①④
44、甲、乙两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的Cu2、K、H、Cl、CO32-、OH6种离子中的3种,已知甲溶液呈蓝色,则乙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 . Cu2、H、Cl B . K、OH、CO32- C . K、H、Cl D . CO32-、OH、Cl
45、将SO2分别通入下列4种溶液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试管a中实验可以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B . 试管b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强氧化性 C . 试管c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D . 试管d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完全溶于稀硝酸
46、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轻的是(   )
A . NaOH B . Na 2O2 C . 无水CaCl2 D . Na2CO3·10H2O
4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 . 4Fe(OH)2+O2+2H2O=4Fe(OH)3属于化合反应 C . SO2+Cl2+2H2O=2HCl+H2SO4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 AgNO3+HCl=AgCl↓+HNO该反应不能说明盐酸酸性比硝酸强
48、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①2Na+2H2O=2NaOH+H2

②2H2O 2H2↑+O2

③2F2+2H2O=O2+4HF

④3NO2+H2O=2HNO3+NO

⑤NaH+H2O=NaOH+H2

⑥2Na2O2+2H2O=4NaOH+O2

A . ③④⑥ B . ②③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④⑥
49、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则图③试管中的现象是(    )

A . 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B . 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  C . 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无明显现象,因稀硫酸不与铜反应
50、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 , 溶液变蓝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C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

铁与稀硝酸反应有气泡产生

铁与稀硝酸发生了置换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二、推断题(共1小题)

1、有一瓶无色澄清溶液,其中可能含有H+、K+、Mg2+、Ba2+ 、Cl、SO42、CO32、MnO4离子。现进行以下实验:

⑴用pH试纸检验溶液,发现溶液呈强酸性;

⑵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无沉淀产生;

⑶取少量⑵中的碱性溶液,滴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①根据上述事实确定: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可能存在的离子有      

②写出(3)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亚硝酸钠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现以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生成的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已知:

①3NaNO2+3HCl=3NaCl+HNO3+2NO↑+H2O

②酸性条件下,NO与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1)盛浓硝酸仪器的名称是      
(2)为避免B中逸出的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气体与Na2O2反应,应在B、C装置间增加一个装置,则该装置中盛放的药品名称为      
(3)写出NO与Na2O2在常温下生成NaN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当该反应中转移0.1mole-时,理论上吸收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为      L。
(4)将11.7g过氧化钠完全转化成亚硝酸钠,理论上至少需要木炭      g。
(5)NO2易溶于水。将体积为VmL的试管充满NO2后倒扣在水中,见下图。

① NO2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 使试管中NO2完全被水吸收的操作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浓硫酸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用“可抽动的铁丝”代替“直接投入铁片”的优点是      
(2)说明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装置C的作用是      
(3)反应一段时间后,他们对试管A中溶液的金属离子进行探究,请完成相关试题:

① 提出假设: 假设1:只含有Fe3

假设2:只含有Fe2

假设3:既有Fe2 , 又有Fe3

②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3。

限选试剂:稀硫酸、KMnO4溶液、KSCN溶液、NaOH溶液、H2O2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步骤一:用胶头滴管取出A试管中的溶液,用水稀释后,并分装在试管Ⅰ、Ⅱ中备用

步骤二:检验Fe3 , 往试管Ⅰ中,      

      

步骤三:检验Fe2 , 往试管Ⅱ中,      

      

(4)已知C+2H2SO4(浓) 2SO2↑+CO2↑+2H2O,该反应体现浓硫酸的      

A.脱水性        B.强氧化性      C.吸水性   

若要验证反应产物中同时混有SO2气体和CO2气体,可选择以下试剂进行实验:

NaOH溶液  ②品红溶液  ③溴水  ④Ca(OH)2溶液

选择合适试剂,并安排合理的顺序为      (填序号)。

3、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和NH4NO3 , 如图1所示.

【资料卡片】

i.NH4NO3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ii.在230℃以上时,同时有弱光:2NH4NO3═2N2↑+O2↑+4H2O

iii.在400℃以上时,剧烈分解发生爆炸:4NH4NO3═3N2↑+2NO2+8↑H2O

(1)如图2将水滴入盛有硝酸铵的试管中,观察到的A处液面上升,B处液面下降,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一段时间后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来制备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能否用硝酸铵代替氯化铵,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3)从反应类型角度分析在I~IV的转化过程中的共同点是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分离混合物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某含有金属钨(W)、WO2、WO3、W2O5的混合物,欲从该混合物中分离出WO3和W2O5 , 并冶炼金属钨,其流程如图所示.

请阅读资料卡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卡片】

i.WO3易溶于NaOH、Na2CO3和Na2C2O4(草酸钠)溶液并形成钨酸盐(Na2WO4);W2O5易被氧化,也能溶解在上述溶液中;金属钨和WO2不溶于上述溶液.

ii.WO3几乎不与无机酸反应.

iii.钨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浸取率见下表(浸取是用溶剂溶解固体混合物,以分离可溶性组分及残渣的过程.若浸取率为100%,则固体中的可溶组分全部溶解在溶剂中).

溶剂

煮沸时间(min)

W2O5(%)

WO3(%)

WO2

金属钨

①100g/L NaOH

②300g/LNa2CO3

③50g/L Na2CO3

④饱和Na2C2O4

⑤饱和Na2C2O4(在CO2气氛下浸取)

25

7

30

60

120

72.3

76.4

100

4.2

<0.5

100

100

100

100

100

未检出

未检出

(1)步骤Ⅰ和Ⅳ均要进行的操作是      
(2)步骤Ⅱ、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3)WO3既属于金属氧化物,也属于      (填“酸性”、“碱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步骤Ⅰ是将WO3分离出来,选用的试剂a是⑤,理由是      
(5)步骤Ⅳ可将W2O5分离出来,选用的试剂b是      ,固体E中含有的物质是      ,D中的溶质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