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 生石灰用做食品干燥剂        B . 氮气用于食品储藏的保护气 C . 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异味        D .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2、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每个青蒿素分子由42个原子构成        B . 青蒿素是一种氧化物 C .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ɡ       D . 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
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B .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硫酸是由氢、硫、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C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 碱溶液的pH> 7,若测得某溶液的pH=12,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B . 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 C . 酸、碱组成中一定都含有氧元素     D . 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不是碱性溶液
5、为探究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提供的试剂有:Zn、Cu、H2SO4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据Zn和Cu的硬度能判断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 ZnSO4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Zn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 . 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D . 选用两种试剂就可实现实验目的
6、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 K2SO4  BaCl2   NaNO3   NaCl       B . HCl   Na2CO3   BaCl2   Na2SO4 C . KOH   Na2SO4   CuSO4  NaCl        D . KCl    AgNO3    KNO3   NaCl
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CO2

HCl

    NaOH溶液

通过NaOH溶液洗气

B

CaO

CaCO3

    足量的水

充分溶解、过滤

C

KNO3溶液

K2CO3

     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NaCl溶液

BaCl2

①Na2CO3溶液②稀盐酸

先加过量试剂①,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试剂②

A . A B . B C . C D . D
8、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42-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步操作: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 ②⑤④①③ B . ②④⑤①③ C . ④⑤②①③ D . ①⑤②④③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对应化学符号:① 镁离子      ;② 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2)请从上面右图中写一条关于硅元素的信息:       
(3)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请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2、             
(1)下列五种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有      (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氢氧化钠固体   ③ 浓盐酸 ④ 澄清石灰水  ⑤铁

(2)等质量且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加入下列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有      (填序号)

① BaCl2 溶液 ② CuO ③ Cu(NO33 溶液 ④ CO2

3、在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共获得了九枚奖牌,成为亚洲体坛霸主。
(1)图1是速度滑冰运动员使用的冰刀鞋。

①冰刀鞋中含有的金属材料是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②制造冰刀鞋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请写出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的原因      

(2)图2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火炬,火炬外形像神话传说中的火鸟。采集圣火,在太阳光下 将火炬燃料喷口伸向凹面镜焦点位置,打开阀门,火炬将被点燃。火炬能被点燃的原因是      。火炬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气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4、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把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3)
A . 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 . 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 .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 . 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 . 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4)若b中混有少量a时,可用      方法提纯b。
5、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NO3、SO42、OH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检验:
⑴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⑵向上述待测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
请回答,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写出(2)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如图装置,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B的名称:      
(2)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制取氧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I、Ⅲ装置可验证CO2的有关性质。

①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此时小试管中盛放的物质是      

②C为干燥管(用于防止液体倒吸)。如要证明所制备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在小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某次学生实验后,负责清洁实验室的小雪、小丽、小明和小华四位同学围绕如何处理 “废液” 展开了讨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四位同学决定围绕废液的成分开展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该废液的成分有哪些?
【猜想】猜测一:废液为Na2SO4和NaCl组成的混合溶液;
猜测二:废液为Na2CO3和NaCl组成的混合溶液;
猜测三:废液为Na2CO3和Na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
猜测四:废液为Na2CO3、Na2SO4和NaCl组成的混合液.
(1)【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试管取一定量的废液,滴加过量的

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测四”成立

 ②在①的反应液中滴加过量的      

       

 ③将②的反应液静置,继续滴加适量

      溶液.


      

(2)【反思】

①小丽在【实验探究】的第①步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过量”的理由是      

②小华在【实验探究】操作的基础上,只改变滴加试剂的顺序,也可以把它们鉴别出来。滴加这些试剂的顺序是:      .(标明用量)

四、简答题(共1小题)

1、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了解到,某石材厂新购进一批石灰石原料(其所含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高温时也不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取该石灰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求:
(1)m=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