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选项 | A | B | C | D |
物质 | 蔗糖 | 金刚石 | 纯碱 | 水银 |
类别 | 有机物 | 单质 | 正盐 | 化合物 |




二、填空题(共3小题)
①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中,体积百分含量为21%的气体是 ,造成“酸雨”的气体是 。(均用“化学式”表示)。
②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I.净水器中,常用 (填“名称”)作吸附剂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II.打开汽水瓶塞,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 有关。
III.水电解时,连接电源负极的玻璃管内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A.有色有味 B.能够燃烧 C.支持燃烧 D.易溶于水
IV.下图是水通电后分解过程中微粒变化的部分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V.

①25℃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②35℃时,完全溶解40g甲物质最少需要 g水。
③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④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
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依次为 (填字母序号)。
⑤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⑥若甲是氢氧化钠固体,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称量氢氧化钠固体,除要使用药匙外,还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
A.玻璃棒 B.烧杯 C.100mL量筒 D.电子天平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②“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以 (填“游离态”或“化合态”)形式存在。
③铜在空气中会生成铜锈[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可判断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 。
④某小组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a.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b.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c.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I.实验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根据以上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⑤向一定量铜锌混合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C.


三、综合题(共1小题)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b”或“c”)进。
③甲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I.制取少量CO2应选择的较简单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过程:
【作出猜想】 猜想1: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猜想2: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振荡。 |
| 石灰水 已经完全变质 |
④实验室用25g石灰石与一定量稀盐酸制取CO2(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得到气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I.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
II.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四、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①将稀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I.a点所示溶液的pH 7(选填“>”、“<”或“=”)。
II.证明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
②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 。
II.向上述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甲同学得出结论:样品中还含有氯化钠;乙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不一定含有氯化钠。
乙同学质疑的理由是 。
III.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 验 步 骤 | 实验现象 |
a.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把滤液分成两份。 | 产生白色沉淀 |
b.向一份滤液中滴加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c.向另一份滤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 产生蓝色沉淀 |
请分析:
步骤a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为 ;
步骤b证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样品(久置的工业烧碱)成分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