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不适于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是(   )
A . B . C . D .
2、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的气体是(   )
A . O2 B . N2 C . H2 D . He
3、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汽油挥发 B . 风力发电 C . 海水晒盐 D . 钢铁生锈
4、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柠檬水 B . 矿泉水 C . 自来水 D . 蒸馏水
5、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 木炭 B . 石墨 C . 焦炭 D . 活性炭
6、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
A . 面粉 B . 白酒 C . 白糖 D . 食盐
7、氨气(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3 B . +3 C . +4 D . +5
8、K2CO3是常用的钾肥,其焰色反应呈(   )
A . 红色 B . 黄色 C . 紫色 D . 绿色
9、在臭氧(O3)、二氧化氯(ClO2)和双氧水(H2O2)这三种消毒剂中均含有(   )
A . 氧分子 B . 氧化物 C . 氧气 D . 氧元素
10、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现象正确的是(   )
A . 生成白色固体 B . 有淡蓝色火焰 C . 有蓝紫色火焰 D . 生成黑色固体
11、下列化学符号所表示含义正确的是(   )
A . FeCl2—氯化铁 B . 2Cu—2个铜原子 C . 2N—2个氮元素 D . Hg—银元素
12、下列错误的说法是(   )
A . 水银不是银 B . 盐酸不是酸 C . 干冰不是冰 D . 纯碱不是碱
13、有关“水沸腾”的微观描述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体积变大 B . 水分子发生分解 C . 水分子间隔变大 D . 水分子数目增多
14、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煤块粉碎后燃烧会更加充分 B . 提倡使用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C . “氢能”是利用了化学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 D .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应保持通风以避免天然气中毒
15、大蒜中的 “硫化丙烯”(C3H6S)具有杀菌作用,关于硫化丙烯”(C3H6S)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由10个原子构成 B . 它的摩尔质量为74g C . 1molC3H6S中约含6.02×1024个原子 D . 其中碳、氢、硫元素质量比为3:6:1
16、金属钯(Pd)是种用于制首饰的银白色贵金属,现进行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将钯丝伸入稀盐酸

将银丝伸入PdCl2溶液

将铂丝伸入PdCl2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银丝表面析出固体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由上述现象可知,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   )

A . 氢之前 B . 银和铂之间 C . 氢和银之间 D . 铂之后
17、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
A . 用稀硫酸鉴别炭粉和氧化铜 B . 用锌粒鉴别食盐水和稀盐酸 C . 用硝酸银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D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18、化学实验现象绚丽多彩。下图是无色溶液X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无色溶液X是(   )

A . 稀盐酸 B . 稀硫酸 C . 澄清石灰水 D . 硫酸钠溶液
19、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下列图像反映对应变化的关系,不正确是(   )
A . B . C . D .
20、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错误的说法是(   )

A . 甲处发生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B . 乙处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 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D . 将丁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现有“碳家族”中的六种物质:C、CO、CO2、H2CO3、CaCO3、CH4 , 请用化学式填写:

①属于单质的是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③汽水中含有的酸是      

④用于冶炼金属的氧化物是      

⑤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2、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水”。

①从分类角度:蒸馏水      (填“是”或“不是”)氧化物;

②从微观角度:构成水的微粒是      (填名称);

③从变化角度: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净水过程中常用液氯(Cl2)作消毒剂,液氯注入水后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在上述反应前后,存在形态没有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④从应用角度:生理盐水的溶剂为      

⑤从环保角度: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合理的做法是      

A.淘米水浇花

B.使用节水龙头

C.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3、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图中a点的含义是      ,60℃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②当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③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转化为同温下的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④如图所示,10℃时向硝酸钾溶液(底部有Xg硝酸钾晶体)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搅拌,恢复至10℃,正确的说法是      

A.所得溶液一定饱和

B.溶质质量一定变大

C.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

D.若X< 2.1g,所得溶液不饱和

⑤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钠。反应原理是:

  2NaCl+2H2O H2↑+Cl2↑+2NaOH。

Ⅰ.该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呈黄绿色,具有剌激性气味,该气体是      (填“H2”或“Cl2”)。向电解后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可观察到      ,证明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

Ⅱ.电解食盐水时,若有0.5molNaCl参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g。(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4、不同场合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可能不同。

【实验室制取氧气】甲组同学用以下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写出图中仪器名称a        b      

②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B中白色固体变蓝、C、D中无明显现象,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装置E用于收集氧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④若E中氧气已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m处,可观察到      

【潜水艇里制氧气】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

2Na2O2+2CO2→2Na2CO3+O2。乙组同学欲用过氧化钠制取干燥的氧气。他们更改了上图装置中的一些药品后进行实验,装置内的药品如下:

乙组实验

装置A

装置B

装置C

装置D

装置内药品

大理石、稀盐酸

过氧化钠

氢氧化钠浓溶液

无水硫酸铜

⑤乙组实验: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⑥在甲、乙两组实验中,装置D的作用是否相同?阐述理由      

5、为验证碳酸钠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①利用图A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或方程式

Ⅰ 向三颈瓶内倒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并滴加酚酞;

溶液变      色。

Ⅱ 按图A所示连接装置,将注射器1的长针头伸入瓶内液面下,抽取少量碳酸钠溶液;

注射器1中液体变浑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Ⅲ 将注射器2中的稀硫酸完全注入三颈瓶中。

在整个过程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②甲、乙两组同学在研究碳酸钠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时发现了新问题,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B所示。

  

   图B

(2)【提出问题】甲组实验未见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澄清石灰水的浓度或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

假设一: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石灰水,会迅速产生浑浊。

假设二: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经讨论,饱和石灰水的浓度已达最大值(室温),因此假设一      (填“成立”或“不成立”)

(3)【进行实验】甲、乙两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假设二是否成立。

分别向盛有2 mL、不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滴加      滴饱和石灰水,记录现象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碳酸钠溶液的浓度

0.5%

0.8%

1%

5%

8%

10%(饱和)

实现现象

浑浊

浑浊

浑浊

不浑浊

不浑浊

不浑浊

(4)【解释与结论】

由上表信息可知,假设二是否成立?      (填“是”或“否”)。

(5)【实验反思】

甲组同学重复进行了图B中乙组同学的实验,观察到溶液迅速浑浊。甲组同学和乙组同学实验操作的不同之处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