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2:植物体的新陈代谢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试推断(    )

项目甲型叶乙型叶
表面积(毫米2)292144
体积(毫米3)6463
表皮厚度(微米)1424
A . 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 . .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 . 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 . 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2、

 如图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N 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 . MP 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C . MN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 . NP 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3、在两棵小树之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长了,树皮上会长出“节瘤”,影响植物的生长.与“节 瘤”的产生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阻断了本质部中有机物的向下运输 B . 阻断韧皮部中有机物的向下运输 C . 阻断了木质部中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D . 阻断了韧皮部中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4、把一段带叶的茎下端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里,放置在温暖的阳光下,待到叶脉微红时,用肉眼观察茎的横切面,染红的结构是(  )

A . 韧皮部 B . 木质部 C . 筛管 D . 导管
5、

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放置两个完全相同且装有等量清水的密封装置,将右边枝条上的叶片去掉一半,放在阳光下,然后把天平调节平衡.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个小时,其结果是(  )


A . 光合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左边倾斜 B . 呼吸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左边倾斜 C . 蒸腾作用量不等,天平向右边倾斜 D . 两边作用几乎相同,天平依然平衡
6、

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00g,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0g。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 . 蒸腾作用 B . 运输作用 C . 呼吸作用 D . 光合作用
7、如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室中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用单位时间内合成有机物或分解有机物量来表示)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根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光合作用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 C . 在0℃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为0 D . 植物生长最快时的温度就是光合作用最大时的温度
8、园林工人移栽树木时,常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成活率,下列措施及原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 移栽前根部带一个土坨,可保护树木的幼根和根毛 B . 移栽前去掉一部分枝叶,可以减弱树木的蒸腾作用 C . 移栽后给树木输入营养液,可为根部提供营养物质 D . 移栽后保持较强的光照条件,可促进叶的光合作用
9、如图是“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其顶部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图1中的萝卜洞内装浓盐水,在图2中的萝卜洞内装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中的萝卜会变硬,洞里的水会变少 B . 图2中的萝卜会变软,洞里的水会变多 C .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内部和外界的溶液浓度大小 D .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的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10、

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 . 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B . 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C . 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 . 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

莲是一种水生植物.当条件适宜时,莲的种子﹣莲子的淤泥中开始萌发,萌发后长成的第一片中必须在几天之内破水而出,在水面上形成浮叶,否则莲会死亡.浮叶提供的有机物让淤泥里的幼体生根并长出一条地下茎,地下茎逐渐形成日后的藕.每小段藕之间同样可以长出叶,它们按照同样方式破水而出,最终形成了神奇的对称现象(如图)

(1)生长在淤泥里的藕,其内存有较多空气,这对藕的生命活动有什么作用?      

(2)莲的第一片浮叶与后续形成的叶,在从水底向水面生长过程中,它们需要的有机物来源有何不同?      

(3)同种莲的许多种子在池塘的不同位置萌发后,形成叶的对称特点相同,但在叶的大小、形态及生长状况方面存在许多差异.简要说明 其异同的原因:      

2、科研人员利用红外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一个密闭的小室中的CO2浓度。现进行如下实验:在密闭但可透光的两相同小室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厘米2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小室的容积均为1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CO2的浓度,测量结果记录于下表:(CO2的浓度单位:毫克/升)

记录时间(分)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A种植物叶片

150

113

83

58

50

48

48

48

48

48

B种植物叶片

150

110

75

50

35

18

8

8

8

8

根据表中记录到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记录的结果看,CO2浓度降低是因为植物进行了       作用。

(2)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的钟罩内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生长较良好的是      种植物。(填A或B)

(3)假定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葡萄糖,经测定:在光照下密闭容器内CO2的质量每减少44克,植物体内葡萄糖净增加30克,则实验中的B种植物叶片在25分内净增加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毫克。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

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且在B钟罩内再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结果发现B钟罩内的蜡烛比A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长得多,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2、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呼吸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图甲曲线表示在恒温30℃时,某水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呼吸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度的影响”.设计如下图乙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控制灯泡功率的大小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B点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水藻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2)图乙实验中,每隔5分钟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密闭的试管中产生气泡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①      ;②      

(3)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B点将向      (左或右)移动。

3、近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水培植物,植物的根系在水中清晰可见,有种别样的美丽。但是,也有黑心商贩将原本生长在土里的植物拔出,用刷子刷掉根部泥土,然后放在玻璃缸中培植。这种植物买回家后几周,叶子就会变得枯黄,植株很快就死掉了,这是为什么?

4、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适宜且恒定温度下,改变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分别测得金鱼藻1分钟内放出的气泡数(如表)。

灯与烧杯的距离/厘米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气泡数/个

18

15

10

8

6

4

2

0

(1)实验中灯功率不变,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是      

(2)当灯与烧杯的距离在不定期下范围内时,能产生气泡且随着距离增加气泡数越来越少的原因分别是      

5、

图1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完成图1所示探究后,将b装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环境中一昼夜。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该植株某一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去掉铝箔,摘下该叶片。将该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处理。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2所示。请回答:

(1)图1中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1)
A . 确保植株与玻璃钟罩内空气隔绝 B . 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干扰 C . 防止NaOH溶液对植株根系的影响 D . 排除土壤土质差异的干扰
(2)将图1中b装置放在某环境中培养一昼夜,测得这一昼夜内该玻璃钟罩内CO2浓度下降。由此可知,该植株在这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图2中,A时刻叶片经酒精脱色后呈      色。B时刻叶片在阳光充足、条件适宜的环境中,      (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四、填空题(共5小题)

1、

把两株同一品种、同样大小的健壮幼苗分别培养在甲(内装土壤浸出液)、乙(内装与甲瓶等量的蒸馏水)两个瓶内,过些日子,看到甲瓶内的幼苗长得       颜色       

乙瓶里的幼苗变得       颜色       ,这个实验表明植物生长需要       

2、温室栽培是园艺作物的一种栽培方法.用保暖、加温、透光等设备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保护喜温植物御寒、御冬或促使生长和提前开花结果等.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要获得高产,需调控温室内的温度.最佳方案应是白天温度维持在25℃左右,晚上适当降低温度,并且在利用温室种植时,可向温室内施放适量的CO2 , 请分析以上做法的科学意义       .

3、向日葵幼嫩的花盘跟着太阳转,放在窗台上的草本植物会朝向窗外生长,这些现象被称   为向光性,是植物对      (选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的一种适应。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光线能够使植物体中的生长素(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      (选填“多”或“少”),因此,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快,这是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4、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在单位时间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

(1)植物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通道是叶表皮的      

(2)环境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会产生影响,原因是温度会影响活细胞中的      

(3)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图中曲线上的A点将向      移动(填“上”或“下”)。

5、如图是一段枝条,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A和B,已经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那么这两个果实是否都能够继续长大,为什么?(提示:树皮的内侧部是韧皮部)      

五、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

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原料,以东昌湖里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

第二步: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碳酸氢钠溶液(注: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的底部,如图.

第四步:将1、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分钟,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

 试管

 试管中的液体

 条件

 实验现象

 1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灯光照射

 有气泡,叶片上浮

 2

 蒸馏水+新鲜菹草叶片

 灯光照射

 无气泡,叶片无上浮

 3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黑暗

 无气泡,无叶片上浮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和2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作为对照的是       号试管.该组实验说明       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2)1号和3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该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3)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又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65

35

15

6

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       .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      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3、

某科技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试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透明装置中的水浴温度始终维持在25℃,实验中植物蒸腾作用、空  气湿度、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均忽略不计,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Ⅰ.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步骤:

①装置的烧杯中放入NaOH溶液,装置密封后放入水浴中,关闭阀门,等红墨水停止移动后用记号笔记下红墨水的位置。

②将装置进行      处理。

③1小时后测出装置红墨水滴向左移动了2厘米。

Ⅱ.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步骤:

①从水浴中取出装置,将烧杯中的液体换成NaHCO3溶液(缓慢释放二氧化碳),装置重新密封后放入水浴中,关闭阀门,等红墨水停止移动后用记号笔记下红墨水的位置。

②将装置放在光照强度恒定的环境中。

③1小时后,记录到装置红墨水滴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了6厘米。

(2)实验分析:

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厘米,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克。白天光照1小时,葡萄糖的积累量是      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2:植物体的新陈代谢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