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3小题)
1、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2016年3月10日~12日的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锋面属于( ) (1)
A . 北半球冷锋
B . 南半球暖锋
C . 北半球暖锋
D . 南半球冷锋
(2)10日~12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2)
A . 11日的深夜
B . 12日的深夜
C . 11日的日出前后
D . 12日的日出前后
2、突然迸发的巨大火舌掀起一场夹杂着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等剧烈变化的太阳风暴。转瞬间,人们的手机信号消失、电台里的歌声被噪音替代……这一幕科幻片里常见的情况,也许会在现实中上演。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发生这一现象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的( ) (1)
A . 光球层
B . 色球层
C . 日冕层
D . 太阳内部
(2)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呼机、移动电话等会失灵
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
(2)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③
3、2015年10月17日0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亚太九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飞船发射时,太阳直射点在甲图的( ) (1)
A . DA段并向北移动
B . AB段并向南移动
C . BC段并向南移动
D . CD段并向北移动
(2)在该卫星发射后的四天里,地球在乙图中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地球距离③处越来越近
B . 地球距离④处越来越近
C .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 .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4、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 (1)
A .
B .
C .
D .




(2)这次天气系统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 (2)
A . 沙尘暴
B . 干旱
C . 泥石流
D . 寒潮
5、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水获得外界能量最多的环节和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分别是( ) (1)
A . B和E
B . E和F
C . A和G
D . C和D
(2)如果此图所示地区位于山东,那么完成字母C环节的地理事物应该是( ) (2)
A . 西南季风
B . 冬季风
C . 东南季风
D . 西北季风
(3)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使地球水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水循环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和海陆之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④塑造地表形态
⑤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⑥使地表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3)
A . ①②③④⑥
B . ②③④⑤⑥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
6、2015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最新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ocasea 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 (1)
A . 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 . 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 . 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 . 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2)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 (2)
A . 恐龙
B . 爬行类
C . 被子植物
D . 三叶虫
7、黄土高原曾经是森林茂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到不足1%,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旱涝灾害频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材料显示导致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1)
A . 地形
B . 气候
C . 水文
D . 植被
(2)材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 (2)
A . 差异性
B . 均衡性
C . 整体性
D . 稳定性
8、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引起图中地表景观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1)
A . 大气环流
B . 地表形态变化
C . 海陆变迁
D . 人类活动
(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2)
A .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 .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 .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9、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A . 石灰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沉积岩
B . 石灰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C . 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
D . 石灰岩是矿产,大理岩也是矿产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石灰岩受热变质形成的是大理岩
B . 存在生物化石的是大理岩
C . 制水泥的重要原料是大理岩
D . 石灰岩属于变质岩
10、每年夏季前后,我国不少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多种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列示意图表示的两种天气系统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 . 珠江三角洲
B . 四川盆地
C . 黄土高原
D . 东北平原
11、下图中,符合南极大陆极地东风、南半球气旋、我国台风、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示意图的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④③②①
D . ②④①③
12、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1)
A .
B .
C .
D .




(2)关于“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 . 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 . 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 . 甲地可能形成台风
13、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1)
A . 黄土桥
B . 海蚀桥
C . 喀斯特溶蚀桥
D . 风蚀桥
(2)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下列哪些物质循环有关( )
①地壳物质循环 ②碳循环 ③水循环 ④生物循环
(2)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4、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因素 ②海陆因素 ③热力因素 ④动力因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5、南半球信风带的风向是( )
A .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 西北风
D . 西南风
16、下列各风带的风向,由低纬吹向高纬的是( )
A . 东北信风带
B . 东南信风带
C . 中纬西风带
D . 极地东风带
17、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
A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 . 夏季风的形成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 . 冬季风的形成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18、读下面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四点气压最高的是( ) (1)
A . A点
B . B点
C . C点
D . D点
(2)下列有关图中A,B,C,D四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2)
A . A处可能为阴雨天气
B . B处可形成气旋
C . C处为低压中心
D . D处多云
(3)若此图表示低纬环流图,则( ) (3)
A . A为赤道附近地区
B . B为60°附近地区
C . 近地面为西风带
D . 近地面为极地东风带
19、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图示区域为太平洋,则②处洋流名称为( ) (1)
A . 秘鲁寒流
B . 日本暖流
C . 加利福尼亚寒流
D . 阿拉斯加暖流
(2)流经①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2)
A .
B .
C .
D .




20、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 . 古生代末期
B . 中生代末期
C . 太古代末期
D . 新生代末期
2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核细胞生物演化出真核细胞生物与环境没有关系,是一种自然进化
B . 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理环境影响不大
C . 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与生物进化无关
D . 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为生物进化奠定了环境基础
22、读“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 (1)
A . 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B . 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 . 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D . 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2)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中a、b、c、d各区域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2)
A . a地植树造林,防治风沙
B . b地退耕还草、退牧还草
C . c地种植苹果、柑橘等水果
D . 南水北调后,d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23、某海轮于6月22日由A点出发,经B、C、D三处,并于当年8月1日返回原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沿途经历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1)
A . 航行中一直逆水顺风
B . 就海水的温度而言,B>C>D>A
C . 由B到C航行中,昼夜更替周期小于1个太阳日
D . 从C到D途中,发现沿岸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热带雨林过渡
(2)B处附近陆地上分布有热带雨林,下列选项中与其形成无关的是( ) (2)
A . 地形
B . 东南信风
C . 洋流
D . 季风环流
二、综合题 (共4小题)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为 。
(2)此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3)图中AB是 (晨、昏)线。
(4)图中E地的昼长为 小时,F地的昼长为 小时,地方时 时日落。
(5)这一天,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
(6)A、B、C、D、E、F中位于热带的是 ,季节变化明显的是 。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丙三地的地质构造和地形。
地形:甲是 ,乙是 。
地质构造:甲是 ,丙是 。
(2)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乙表示 (风带),其中序号⑤地全年受乙控制,⑤地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征是 。
(2)图中序号①表示 气候,其成因是全年受 控制。
(3)图中甲表示 (气压带),由其位置可判断北半球正值 季(冬或夏)。
(4)图中序号④表示的气候特征是 。
(5)图中丙处往往形成著名渔场,其成因主要是 。
4、读“洋流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所示的洋流最有可能是左图中的 ,按性质分类属于 ,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2)形成左图中由B流向A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
(3)从图示来看,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是:中低纬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该洋流系统在北半球呈 方向旋转、南半球呈 方向旋转;北半球 海区形成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 。
(4)左图中A、B、C、D四处最有可能形成渔场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