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3:人体的新陈代谢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 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 . 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 . 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D . 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多了葡萄糖
2、

图中①~④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过程引起有节律的呼吸运动 B . ②过程的进行依赖于胸廓容积的变化 C . 长期缺铁会影响③过程中气体的运输 D . ②④过程均使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3、

如曲线图表示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趋势,下列各项中,该曲线不能表示的是( )

A . 血液流经肺部时对氧气含量的变化 B . 血液流经小肠时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C . 血液流经大脑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D . 血液流经垂体时生长激素含量的变化
4、下列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的一组是(  )

A . 蛋白质、无机盐、水 B . 脂肪、维生素、糖类 C . 维生素、无机盐、水 D . 脂肪、蛋白质、糖类
5、在用猪心脏做灌流实验时,某同学将肺动脉和下腔静脉扎紧,然后向上腔静脉注水,水会从那条血管流出?(    )

A . 从肺静脉流出 B . 从主动脉流出 C . 从上腔静脉倒灌出来 D . 从肺动脉流出
6、

如图可以反映某些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曲线可以表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 B . B曲线可以表示种子萌发过程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C . 在食物链为“草→羊→狼”封闭草原生态系统中,若因干旱草大量枯死,A曲线可以表示短时间内狼的数量变化 D . B曲线可以表示血液流经肺的过程中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7、血液在人体中主要起运输作用,当血液流经某器官或结构时血液的成分往往要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葡萄糖、蛋白质、水和无机盐等都会明显减少 B . 血液流经肺后,氧气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 . 血液流经肾脏后,由含废物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废物少的静脉血 D . 血液流经大脑后,氧气和营养物质都会相应减少
8、一个健康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是(   )

A . 两者均增多 B . 两者均未增多 C . 葡萄糖增多,盐分未增多或没有 D . 盐分增多,葡萄糖未增多
9、如图显示一人处于静态状态平静呼吸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 . 从V到X期间,肺排出空气 C . 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吸 D . 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少
10、如图所示表示每次呼吸肺内气量的变化曲线。与此相适应,符合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下左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下右图是平静吸气和呼气的胸廓变化示意图。

(1)在上左图的e点处,肺内气压比大气压      (选填“高”、“低”或“相等”)。

(2)当胸廓由A状态结束到B状态结束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可用上左图中的      段(用左图中的字母表示)表示。

三、综合题(共5小题)

1、杭州某中学的小胡同学早晨仅吃了一小片奶油面包就匆匆去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的1500米长跑比赛。赛后,小胡感到头晕乏力,双腿酸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胡将奶油面包中的淀粉摄取到体内并转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这一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      作用。

(2)跑步时小胡的呼吸和脉博明显加快,从而及时为骨骼肌细胞运送      ;请写出其中某种成分从小胡肺泡毛细血管中运送至骨骼肌细胞的途径或路线      

(3)赛后小胡感到头晕乏力的最可能原因是      ;双腿酸胀的原因是      

(4)有人说小胡胆囊所分泌的胆汁能帮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并说明理由。      

2、

如图是食物中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经过人体消化道各段时,其含量的变化情况,其中纵坐标表示的是未被消化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含量百分比,横坐标表示消化道的各部分。请据图回答:

(1)图中哪一条曲线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      

(2)说出淀粉、脂肪、蛋白质分别在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

淀粉:      ;脂肪:      ;蛋白质:      

(3)各类营养物质在哪一场所被大量消化?      。(用字母表示).由此可见,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3、

 为什么健康人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而糖尿病患者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呢?为一探究竟,小悦参考了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数据(单位:克/100毫升)及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请你和她一起分析.

主要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01

0.1

0

90

98

96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血浆和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都是0.1克/100毫升,这是因为血液流经[       ]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       以外,血浆中的葡萄糖等成分过滤到[       ]中形成原尿.

(2)原尿流经[③]       时,大部分的       、部分的       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重吸收到血液中,所以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3)如果       (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过       ,部分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

4、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每时每刻会产生代谢废物,这些废物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如图所示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箭头表示形成尿液的两个主要过程,请据图回答。(均填序号)

液体

部分成分含量(g/100mL)

葡萄糖

尿素

蛋白质

X

0.10

0.03

0.03

Y

0.00

1.80

0.00

Z

0.10

0.03

8.00

(1)下表中的三种液体取自肾单位的不同部位,分析三种液体的部分成分含量,其中X液体取自于图中所示的      

(2)某人在一次尿检中,检测到有少量红细胞,这是尿液形成中的      过程发生了异常。

5、

请结合图甲中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和图乙中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示意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液类型,a是小分子物质)

(1)图甲①~⑦中表示排泄途径的是        (填图中序号).

(2)若肾功能正常,但尿液中出现了物质a,原因可能是       .

(3)物质a最终要进入组织细胞,参与       .

(4)Ⅰ的血液类型是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Ⅰ与Ⅱ相比,减少的物质有       (至少写出2种).写出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的途径: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      

(5)图甲中发生过程③时,膈肌应是图乙中的       (填“A”或“B”)状态.

(6)氧气进入甲图中A系统是通过       实现的.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小明同学平时喜欢吃肉类,最近因体重增加过快而苦恼。他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过多地食用猪肉等高蛋白的食物引起的,于是他想:为了减轻身体重量,应当少吃猪肉 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而多吃米饭等含糖类丰富的食物。随后他便主要摄入富含糖类的食物而基本不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且摄入食物量与以前相同。下表是他在 改变主要食物前后一段时间内的体重数据,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开始

2个月后

4个月后

6个月后

8个月后

主要摄入富含蛋白质食物时的体重/千克

60

61

61.5

62

63

主要摄入富含糖类食物时的体重/千克

63

65

68

70

71

(1)根据表中的信息,小明同学的假设正确吗?      ,原因是      

(2)你认为人体中主要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3)小明不吃肉为什么还会长肉,其原因是        。

(4)对于小明的失败,你的建议是       。

2、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2)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

2mL

0

1mL

2滴

2

2mL

1mL

0

2滴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1)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42)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      

(2)如果硫酸根离子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      

(3)如果小柯把改进后的实验试管编号为3号,那么2号试管和3号试管作对照,还可以研究      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影响。

(4)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妍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请分析小妍这种做法的优点:      

3、为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丽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收集唾液并与蒸馏水按1:1的体积比制成唾液稀释液;

步骤二:取可溶性淀粉1克,放入烧杯中,加入99毫升,搅拌,缓慢加热,溶解,制成1%的淀粉溶液并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取4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按表中物质的量依次加入各试管并振荡,放置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浴中保存10分钟;

步骤四:取出试管,分别滴加1滴体积分数为0.4%的碘酒溶液,然后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溶液的变化情况如表.

试管编号

A

B

C

D

加入物质

淀粉溶液/毫升

4

4

4

4

蒸馏水/毫升

2

0

0

0

唾液稀释液/毫升

0

2

2

2

保存温度/℃

37

37

100

0

保存时间/分

10

10

10

10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1)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      

(2)收集唾液的方法是      

(3)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所支持的实验假设是      

4、小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A

B

C

试管中依次

加入物质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1mL盐酸溶液

1mL蒸馏水

1mL氢氧化钠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水浴10分钟

37℃

37℃

37℃

各滴入2滴

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1)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      。小柯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老师提示他:“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小柯进一步分析并做出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

(2)

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

(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      (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的医生虽然知道心脏与血管的联系,但是他们认为动脉内充满了由肺进入的空气,因为他们解剖的尸体中动脉内部是空的。

【材料二】公元2世纪,希腊医生盖仑解剖活动物,将一段动脉的上下两端结扎,然后剖开这段动脉,发现其中充满了血液。盖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①肝脏将人体吸收的食物转化为血液;②血液像潮汐一样在心脏与静脉之间来回流动,但血液从心脏到动脉是单向的且最终被人体吸收;③左右两心室的隔膜上有小孔,血液可互相流通。

【材料三】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哈维深入地研究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他做了一个活体结扎实验,当他用绷带扎紧人手臂上的静脉时,心脏变得又空又小;而当扎紧手臂上的动脉时,心脏明显胀大。哈维还进行了一个定量实验,解剖心脏并计算血液流量,以每分钟心脏搏动72次计,每小时由左心室注入主动脉的血液流量相当于普通人体重的4倍。于是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但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哈维没有发现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流通管道而招致质疑。直到1661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尔比基在显微镜下发现这一微小管道的存在,证明哈维的理论是正确。

(1)马尔比基发现的“微小管道”是      

(2)盖仑将“一段动脉上下两端结扎”的操作是基于      的猜想。

(3)哈维的定量实验否定了盖仑观点中的      (选填序号)。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3:人体的新陈代谢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