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泰山日出》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那_________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日。
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地_________了地平线,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与罗曼·罗兰不同,我看到的是落日,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_________、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现在他_________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①饱饫:吃饱
②无餍:不能满足
③莽莽苍苍:无边无际
④醒豁:清醒豁亮
⑤见所未见: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⑥溟蒙: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
⑦蜿蜒:弯弯曲曲的龙蛇
⑧临莅:来到﹑来临
哎呀 这普彻的欢声 看呀 这普照的光明
二、填空题(共3小题)
三、语言运用(共2小题)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例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四、阅读理解(共3小题)
何不去登山
①许多平铺直叙的日子以后,一次偶然的远足,你突然发现,原来在生命盆地和平原的边缘,有山;在你生命的底蕴中,原本有山。
②世界充满了起伏变化,它以不同的高度铺展着各异的风景,又以大自然的平衡之手,着意营造了险峻处的美丽。这一哲理也结晶在一句唐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知道你很忧郁,于是我说,何不去登山?在山上可以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广地阔的景深;还可以大喊一声你爱的人的名字,听听山谷旷远的回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那种空灵高峻之美,须得身经心历。山与你互相等待,却很可能一生中失之交臂,让你一辈子都矮在平原。
④山峰入云也许尚不足于却步,最难的莫过于翻越自身惰性的屏障。在一座千万年山龄、千百仞身高的大山面前,以苍天的眼望去,人便缩成了蚂蚁,仿佛动与不动都失去了大的意义;倘若以蚂蚁的眼望去,人又是顶天立地。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决定了心境,这心境则又是一层精神的仁山智水。
⑤这种高度,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从前人书里发现。俯身字阶行梯,神游八方四极,你能看到大洋彼岸有个叫瓦特的人,正从姥姥的烧水壶里揣摩着蒸汽机;还能看到此山脚下百多年前,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子在大观园内,如何红楼一梦尽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
⑥这种高度,我们还可以从人世文明、社会昌盛、科学进步中觅得。这时候个人往往超越攀援的客体,也成为海拔的主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立身于人类公利的山峰,那是杜甫亘古千秋的境界。沐底层风雨,则有“自非旷世怀,登兹翻百忧”的沉郁。浴高处日月,又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奇。
⑦这种高度原来就坐落在你的内心,耸立在幼时的志向里,绵延在壮年的走向中。许多先天低矮、其貌不扬的人,因这攀登而气韵高雅、卓然不群,举手投足间荟萃了海拔数百米乃至数千米的风度。
⑧人在山中,才知道,白云也可以抓上一把,苍翠竟有清甜的味道;人在山中,才知道,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则是附于跋涉过程的函数;人在山中,才知道,庄严是望远时的一种心境,高处才能指点江山。
⑨生命中,原本有山;高山上,必有昂扬的生命。
登高望远: , 。
俯视一切: , 。
雨中登泰山(节选)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见灰濛濛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 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 下去, 着磷磷的乱石, 起一片雪白水球,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度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节选自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仔细阅读选文,根据语境依次填入空格中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登泰山记([节选]清 姚鼐)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①坐日观亭,待日出⑵大风扬积雪击面⑶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②数十立者,山也⑷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⑸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⑹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注释】
①子颍(yǐng):知府朱孝纯 ②摴蒱(chū pú):即摴蒲,古代博戏名,以掷骰(tóu)决胜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