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是( )
A . 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 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 .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 .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2、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
A . 防御
B . 进攻
C . 和亲
D . 投降
3、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
A . 寇准
B . 宋真宗
C . 宋高宗
D . 明太祖
4、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 . 宋王朝都要交纳大量岁币
B . 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C . 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 .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
5、宋朝时,北宋与南宋都与少数民族政权议和并达成了和议。下列和议达成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宋夏和议 ②宋金和议 ③宋辽和议
A . ②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③①②
D . ②③①
6、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916年建立契丹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 . 赵匡胤
B . 耶律阿保机
C . 完颜阿骨打
D . 元昊
7、建立契丹国的契丹首领是( )
A . 耶律德光
B . 耶律阿保机
C . 元昊
D . 完颜阿骨打
8、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除了西夏外,还有( )
A . 辽
B . 金
C . 蒙古
D . 唐朝
9、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分别是辽和西夏的建立者,下列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
A . 鼓励垦荒
B . 订立官职
C . 创制文字
D . 制定法律
10、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老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 . 削弱了北宋的实力
B . 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
C . 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 . 是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材料三 靖康耻,犹未雪;臣于恨,何时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你知道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融合的吗?
(3)材料三这句诗是谁写的?“靖康耻”是什么意思?
(4)上述的三段材料反映了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哪两种交往的方式?你怎样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大范围的交融时期,政权并立战和交错形成了社会的独特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送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1)上述二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2)简述材料二中的“西夏”的建立,并列举出西夏的汉化措施。
(3)如何看待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