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这场战争”是 (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是(    )

A . 重庆谈判 B . 转战陕北 C . 挺进大别山 D . 渡江战役
3、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

A . 鸦片战争 B . 旅顺大屠杀 C . 南京大屠杀 D . 八国联军侵华
4、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同学暑假期间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选择一处目的地,该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 . 上海 B . 南昌 C . 遵义 D . 南京
5、下图中人物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

A . 虎门销烟 B . 收复新疆 C . 领导义和团运动 D . 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6、美国女学生玛丽在翻阅家族相册时发现一张祖父身着军装坐在北京紫禁城龙椅上的照片,这张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 .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7、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创办了(  )
A . 轮船招商局 B . 南通大生纱厂 C .   汉阳铁厂 D . 江南制造总局
8、“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记归踪。”这是董必武重访嘉兴南湖后题下的诗句。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南昌起义 B . 遵义会议召开 C . 中共一大召开 D . 秋收起义
9、下面的图片反映的是孙中山在一所学校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的情景,请问这所学校最大的特点是(  )

A . 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革命军校 B . 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C . 设备先进的近代化学校 D . 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
10、革命历程充满的变数,在国民大革命期间国共两党曾亲密合作,但经过一次转折之后中共开启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新征程。这里的转折是指(  )
A . 秋收起义 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 . 南昌起义 D . 遵义会议
11、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你认为下列哪一地点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起点(  )
A . 北平 B . 沟桥 C . 南京 D . 沈阳
12、1936年12月13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张杨发表对时局宣 言》的新闻报道(见下图)。该新闻报道的是(  )

A . 七七事变爆发 B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 . 西安事变爆发 D .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13、抗日战争期间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卢沟桥事变 C . 淞沪会战 D . 徐州会战
14、抗日战争期间,被毛泽东赞誉为“边区工业之父”的是(  )
A . 陈嘉庚 B . 侯德榜 C . 沈鸿 D . 邹韬奋
15、下列图片中与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关的是(  )
A . 嘉兴南湖游船 B .   八一建军节 C . 革命摇篮井冈山 D . 中共七大会场
16、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17、1948年底,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地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依据其行程判断,他参加了(  )

A . 北伐战争 B . 百团大战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18、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

A . 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 .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 . 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19、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曲中的历史。下列歌曲与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救亡 B . 《卢沟桥歌》——国民大革命 C . 《十送红军》——红军长征 D . 《松花江上》——九一八事变
20、2017年2月11日,上海市举办了 “起步——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下列图片中,适合展示的是(  )
A . 土地改革房产证 B . 商务印书馆褒奖状 C . 小岗村“生死文书” D . 中共七大代表证

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翻开有关近代中国历史的读物,你常常会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一词。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虽然在对外关系中还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式,但实际上已被迫纳入不平等条约体系,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破坏,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另一方面,列强势力的入侵,破坏了中国原有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近代新式工业的逐步兴起。上述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就使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一般来讲,这个过程开始于鸦片战争,形成于20世界初年,终结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该条约在经济上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这一问题的是条约的什么条文?
(3)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发展近代工业他们先后提出了什么口号?
(4)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涌现出一批具有爱国情怀、艰苦创业的著名企业家。请写出“状元实业家”、“面粉大王、棉纱大王”分别指谁?)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的终结。结束清政府的封建君主专制和基本结束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的事件分别是什么?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又是什么?
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代中国教育的改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72年开始,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到美国学习,连续四年共派出120人。这些幼童的年龄段在10到16岁之间,将在美国进行为期15年的留学生涯,经费全部由清政府负责。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中国海归》,杨秦、梅彬、柯建刚主编

材料二:“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材料四: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的学制。章程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的特点,对各阶段的课程设置、办学目标和教育行政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017北师大版)》

材料五: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

(1)请问材料一中所指的时间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的哪个时期?
(2)康有为对近代教育持怎样的态度?
(3)据材料三概括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4)请问材料中所说的章程具体指什么?
(5)材料五是严复对某件事情的评价,请问此事指的是哪件事?
(6)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3、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1)材料一中“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由北大的校风,你能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2)材料二中最早洗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庚子赔款”是指哪一条约中规定的赔款?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注:此庚子年即1900年)
(3)青年学生为了捍卫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掀起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我们留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如何坚定这种信念?
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

材料二:

材料三: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

(1)请按照提示完成表格中所缺部分的内容。

创举(或事件)

意义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道路

开创了一条      道路

(2)根据诗歌指出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一例,并说明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3)1938年和1940年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总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4)根据以上内容概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内涵有哪些?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姜堰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