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的生活场景有(  )

①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

③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④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兽皮衣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主食是(  )
A . B . 水稻 C . 小麦 D . 玉米
3、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桀失其国,无人复国”。顺口溜指的朝代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4、下图所示的战国时期的文物图片证实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史实是(  )

A . 刀耕火种 B . 铁犁牛耕 C . 耕织结合 D . 青铜农具
5、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  )
A . 问鼎中原 B . 纸上谈兵 C . 卧薪尝胆 D . 三顾茅庐
6、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  )
A . 废除井田制 B . 废除世袭特权 C . 奖励军功 D . 改户籍制度
7、下图中讲学者所传授的内容最早的提出者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孟子 D . 庄子
8、为了统一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A . 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 B . 焚书坑儒  推恩令 C . 统一文字  推恩令 D .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9、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  )
A . 商封和周武王 B . 夏桀和商汤 C . 秦二世和陈胜 D . 项羽和刘邦
10、西汉初期皇帝出巡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驾车,短短几十年后“京师之钱累巨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①勤俭治国 ②休养生息 ③以德化民 ④轻徭薄赋

A . ①②③ B . ①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11、汉武帝时期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的钱币是(  )
A . 银圆 B . 五铢钱 C . 刀币 D . 圆形方孔钱
12、襄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做出过杰出贡献。刘秀的贡献是(  )
A . 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B . 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C . 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 . 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13、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 . 洛阳 B . 长安 C . 建康 D . 北京
14、下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

A . 西域都护 B . 安西都护府 C . 伊犁将军 D . 北庭都护府
15、蔡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
A . 修筑都江堰 B . 发明印刷术 C . 改进造纸术 D . 制造地动仪
16、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公元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 B . C . D .
17、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
A . 西晋 B . 蜀国 C . 吴国 D . 魏国
1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
A . 东汉 B . 西晋 C . 东晋 D . 北魏
19、《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介绍说:它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卷。这部书是(  )
A . 《史记》 B . 《兰亭序》 C . 《资治通鉴》 D . 《红楼梦》
20、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书法影响深远图中作品的书法字体是(  )

A . 篆书 B . 隶书 C . 楷书 D . 行书

二、判断题(共6小题)

1、“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种状况始于启,从此王位世袭制出现了。
A . 正确 B . 错误
2、商代后期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A . 正确 B . 错误
3、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存留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晋、齐、楚、燕、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A . 正确 B . 错误
4、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A . 正确 B . 错误
5、以下图片体现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A . 正确 B . 错误
6、《齐民要术》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也是一部山水散文集。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人文初祖      。都江堰凝聚了      父子改造自然,造福百姓的智慧,至今令人敬仰。
2、      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之间在思想上、政治上展开激烈的辩论,思想文化呈现繁荣局面,史称“      ”。
3、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地方是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的地方是      

四、综合题(共3小题)

1、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请指出图一是什么文字?它的发现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2)图二中统一后的文字字体是什么?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历史作用?
(3)从图三可以看出我国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
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材料三: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酚(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酚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酚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

——晃福林《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建领主制”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概括其主要作用。“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指哪一政权?)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实施这些措施的意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拓跋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在北魏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这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文化研究促进会《乌兰察布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
(2)材料二图一中,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什么地方?据图二、三指出孝文帝分别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