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8:水和溶液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右图所示是a、b、c(不含结晶水)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钠 | 12.2 | 21.8 | 39.7 | 49.6 |

二、综合题(共4小题)
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
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浓硫酸(H2SO4) 500毫升 | |
浓度(质量分数) | 98% |
密度 | 1.84克/厘米3 |
相对分子质量 | 98 |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
三、填空题(共3小题)
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10 | 30 | 50 | 6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8 | 36.3 | 37 | 37.3 |
硝酸钾 | 20.9 | 45.8 | 85.5 | 110 |
(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2)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小华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操作流程如图:
(1)小华同学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 .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 .
(3)在用量筒量取水的过程中,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他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规范的是 (填序号).
(4)若小华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填序号).
A.称量前天平未调平 B.称量纸上残留少量食盐 C.向烧杯中加水时,有少量水溅出 D.称量时未用游码.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通过晾晒海水或煮井盐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使粗盐得到初步提纯: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一定量精盐样品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并向其中加入 ① | ② | 写出一个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③ 结论:该精盐样品为混合物 |
小明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时,由于调制食盐水密度的操作不够精准,导致实验中鸡蛋很难悬浮在食盐水中,于是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分别用量筒和烧杯等器材配制了三杯不同质量分数的酒精溶液,其中图甲B烧杯中的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9:6.用注射器吸取密度为0.9克/厘米3的食用油分别在三杯酒精溶液中部注射一团油滴,一段时间后,如图甲所示.再过一段时候后,小明观察到油滴所处的状态如图乙所示.为此,他作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
【建立假设】假设一:可能是油滴的密度变小了.
假设二“可能是酒精溶液的密度变大了.
【实验方案】针对“假设一”的实验:用注射器吸取图乙任一烧杯中的油滴,将油滴注入到某一溶液中,观察其浮沉状况.
针对“假设二”的实验:先测定酒精溶液密度为ρ1 ,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它的密度为ρ2 , 比较ρ1和ρ2的大小.
【得出结论】油滴密度不变,酒精溶液密度变大.
请回答:
老师对各组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其他组结果都偏低。于是各组分别讨论本组的误差,所找原因合理的是第 组。
组别 | 1 | 2 | 3 | 4 |
精盐产率 | 91% | 69% | 73% | 75% |
第②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
第③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第④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五、解答题(共1小题)
60℃时,某同学在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烧杯中,漂浮一个木块(如图),然后将溶液冷却到室温(20℃).请你说出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并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分别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