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8:水和溶液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

右图所示是a、b、c(不含结晶水)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a>b>c B . t2℃时,将a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有晶体析出 C . 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 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可将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成不饱和
2、有如下几组物质,能用过滤法进行分离的是(   )

A . 氧气和氢气 B . 二氧化锰和铜 C . 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D . 食盐和白糖
3、 水在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科学实验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中,水起隔绝氧气作用的是(  )


A . 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 C . 燃烧条件的实验  D . 试管的洗涤​
4、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某操作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的是(  )


A . 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用游码) B . 用仰视的方法量取42.5mL的蒸馏水 C . 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时有少量溅出 D . 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刚用蒸馏水洗涤过的试剂瓶
5、已知2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36g 氯化钠,20℃时向100g 水中加50g 氯化钠,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 36% B . 50% C . 33.3% D . 26.5%
6、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

A . 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 溶质质量不变 C . 溶液质量不变 D .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7、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推断合理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49.6


A . 20℃时,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B . 20℃时,将10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C .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应出现交点 D . 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
8、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不含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溶质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固体溶质,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
A . 13.3克 B . 26.7克 C . 33.3克 D . 40克
9、对于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理解错误的是( )
A . 2个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2个氢气和1个氧气 B .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 . 该反应中水、氢气和氧气的微粒个数比为2:2:1 D . 每36份质量的水通电后完全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降低温度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B . 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 C . 将2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200g D . 在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或蒸发溶液中的水分,都能把8%的KNO3溶液变成15%的KNO3溶液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

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

(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2、

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的关系是      (填“并列”、“交叉”或“包含”).

(2)已知2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的氯化钠,则20℃时,0.9%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      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

3、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阅读后计算:

浓硫酸(H2SO4)      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1)欲配制6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多少毫升?

(2)100毫升该硫酸与200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烧杯内的 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发生化学反应).请填下列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加入蒸馏水,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3)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

 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3

37

37.3

硝酸钾

20.9

45.8

85.5

110

(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2)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2、

小华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操作流程如图:

(1)小华同学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       .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       .

(3)在用量筒量取水的过程中,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他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规范的是        (填序号).

(4)若小华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填序号).

A.称量前天平未调平 B.称量纸上残留少量食盐  C.向烧杯中加水时,有少量水溅出 D.称量时未用游码.

3、现有 60℃的饱和食盐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③氯化钠的质量分数;④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
(1)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有      
(2)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 20℃,一定变化的量有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

 通过晾晒海水或煮井盐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使粗盐得到初步提纯:

(1)操作a的名称是       , 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2)通过蒸发M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结晶,想一想,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       (填“能”或“否”).理由是      

(3)在蒸发操作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应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某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所得精盐是否是纯净物,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精盐样品于试管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并向其中加入

       

 ②      

写出一个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③        

结论:该精盐样品为混合物

2、

小明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时,由于调制食盐水密度的操作不够精准,导致实验中鸡蛋很难悬浮在食盐水中,于是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分别用量筒和烧杯等器材配制了三杯不同质量分数的酒精溶液,其中图甲B烧杯中的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9:6.用注射器吸取密度为0.9克/厘米3的食用油分别在三杯酒精溶液中部注射一团油滴,一段时间后,如图甲所示.再过一段时候后,小明观察到油滴所处的状态如图乙所示.为此,他作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假设一:可能是油滴的密度变小了.

           假设二“可能是酒精溶液的密度变大了.

【实验方案】针对“假设一”的实验:用注射器吸取图乙任一烧杯中的油滴,将油滴注入到某一溶液中,观察其浮沉状况.

针对“假设二”的实验:先测定酒精溶液密度为ρ1 ,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它的密度为ρ2 , 比较ρ1和ρ2的大小.

【得出结论】油滴密度不变,酒精溶液密度变大.

请回答:

(1)根据小明所作的假设,推测小明所提出的问题是:      

(2)针对“假设一”的实验中,“某一溶液”是      

(3)小明经过思考,对“酒精溶液密度变大”这一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即      

3、粗盐是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和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的氯化钠。为提纯粗盐,同学们经过了①蒸发结晶;②溶解;③过滤;④计算产率等步骤。

(1)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

(2)实验过程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      

(3)经过上述操作得到的精盐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实验结束后,有4个小组分别展示了计算的精盐产率:

老师对各组的评价是:第1组结果偏高,其他组结果都偏低。于是各组分别讨论本组的误差,所找原因合理的是第      组。

组别1234
精盐产率91%69%73%75%
第①组:量水时眼睛位置太高,造成俯视。

第②组:称量精盐时误将精盐放在右盘。

第③组: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第④组: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就开始过滤,

五、解答题(共1小题)

1、

60℃时,某同学在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烧杯中,漂浮一个木块(如图),然后将溶液冷却到室温(20℃).请你说出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并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分别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08:水和溶液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