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10:金属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金属M与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 | 固体不溶解 |
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盐酸、振荡 | 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 |
一氧化碳通过炽热的该固体,称固体质量、检测尾气 | 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 |
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单质银;
②镁条表面 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
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二、填空题(共4小题)
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一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
②实验二中,若出现 现象,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某同学为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两块表面积相同并除去氧化膜的镁条、铝条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定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查阅资料:①相互接触的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放入酸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②硫酸铜对锌和稀硫酸反应没有催化作用。
小柯根据下表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组别 | 第一组 | 第二组 | ||
A | B | C | D | |
金属 | 锌片 | 绑有铜片的锌片 | 铁片 | 绑有铜片的铁片 |
30%硫酸溶液(mL) | 20 | ? | 20 | 20 |
产生气泡快慢 | 快 | 明显加快 | 慢 | 明显加快 |
小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 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步骤 | 操作 | 甲组现象 | 乙组现象 |
1 | 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 | m1 | m2 |
2 |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 | 能被吸引 | 能被吸引 |
3 |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 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 | 无明显现象 |
4 | 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 | 有红色物质生成 | 无明显现象 |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 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查阅资料可知:CuO+H2
Cu+H2O;CuO+CO
Cu+CO2 )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四、综合题(共1小题)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猜想一:只有硫酸锌 ②猜想二:硫酸锌.硫酸亚铁
③猜想三: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 ④猜想四:硫酸锌.硫酸铜
五、解答题(共2小题)
现有铜与金属镁、铁、锌中的一种组成的混合物,现欲测定其组成。
【实验步骤及数据】取该混合物粉末8.0 g放入烧杯中,将14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图:
通过计算(写出计算过程),求:
为了进一步确定“银粉”是铝还是锌,学习小 组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并绘制成如图所示图像。
取1.8克“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到50克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克。根据上图可知,“银粉”是 。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