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11:常见的化合物及有机物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某实验小组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滴有酚酞试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次数 | 实验前 | 第1次 | 第2次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0 | 50 | 5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5 | 3 | 2 |
(已知:铜不和稀酸反应,硫酸锌可溶于水)
溶液指示剂 |
甲 |
乙 |
A |
黄色 |
蓝色 |
B |
无色 |
粉红色 |
二、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小科进行了探究。
【猜想】Mg(OH)Cl分解后产物可能有:Mg、MgCl2、MgO、HCl气体、H2O、Cl2。
老师告诉他产物就是上述猜想中的其中几种,并提示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一】取少量的Mg(OH)Cl放入大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有 气体,无其他气体。
【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 。
【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 。
【结论】Mg(OH)Cl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查阅资料】①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一般朝着溶液中离子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多少)减少的方向进行.
②了解到某些难溶性盐的溶解能力和颜色.
【实验取证】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往该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分析讨论】( 1 )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请说明理由.
( 2 )写出加入少量KI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AgCl(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得出结论】某些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序号 | 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 |
① | KCl、K2SO4、Na2CO3 |
② | Na2SO4、BaCl2、K2CO3 |
③ | Na2SO4、KCl、K2CO3 |
阅读表后回答: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由NaHCO3和NaCl两种物质组成,
则步骤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小吕方案Ⅰ: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 , 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C中碱石灰的作用:吸收空气中倒吸入的的水和二氧化碳)
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 _。
小周方案Ⅱ: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Ⅰ之前,需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 。
三、填空题(共3小题)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测定BaCl2·xH2O中结晶水数目的过程如图所示:
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四、综合题(共1小题)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猜想与假设】
①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②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
【查阅资料】
①Na2CO3溶液与FeCl3溶液会发生反应,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等现象出现;
②NaCl溶液和BaCl2溶液均呈中性.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取少量固体于小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 | 固体全部溶解 |
2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3 | 取 △ 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少量FeCl3溶液 | 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 |
【解释与结论】
①请将步骤3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②步骤2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③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得出结论: .
五、解答题(共2小题)
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所加试剂均足量)。
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 150 | 150 | 150 |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 4 | 8 | 12 |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 m | 155.8 | 158.7 |
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