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地理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

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年-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

A . 撂荒地、耕地、林草地 B . 撂荒地、林草地、耕地 C . 林草地、撂荒地、耕地 D . 林草地、耕地、撂荒地
2、

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年-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据图可判断(     )

A . 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B . 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 C . 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D . 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3、

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是黄河身体上也存在“病症”。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是(    )

(1)
A .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B .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C .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D .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最有利条件是(    )

(2)
A . 流经峡谷多,水量大,流速快 B .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 .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D . 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4、阅读“西藏产业结构变化表”,回答问题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6年

17.6

27.6

54.8

2011年

12.3

34.6

53.1

(1)关于西藏的区域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

(1)
A . 正处于传统农业阶段 B . 具有农业经济特点的结构正在逐步改变 C . 第三产业非常发达,比重最大 D . 已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西藏根据当地的特殊情况,提出了“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发展模式,符合该发展模式的做法是(    )

(2)
A . 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B . 加快特色矿业的开发,限制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C . 大力扶持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 D . 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牧
5、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

(1)
A . 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 . 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 . 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D . 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 . 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 . 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 . 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6、

某学生2014年暑期前往下图示意区域旅游考察,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河流自东向西依次是(    )

(1)
A . 怒江   澜沧江  金沙江 B . 澜沧江  金沙江  怒江 C . 黄河   金沙江  澜沧江 D . 金沙江  澜沧江  怒江
(2)照片中的景观分布在P地河谷的原因,最可能是(    )

(2)
A .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B . 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C . 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候干热 D . 纬度较低,蒸发旺盛,气候干旱
7、读我国某地水系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M河沿岸①、②、③地的自然景观最有可能是(    ) (1)
A . ①冰川、②绿洲、③荒漠 B . ①绿洲、②荒漠、③冰川 C . ①绿洲、②冰川、③荒漠 D . ①荒漠、②绿洲、③冰川
(2)近年来,N湖的水位上升,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主要原因是(    ) (2)
A . 气候变暖,临湖地区的冰川消融量增加 B . 临湖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地下水位上升 C . 湖水大量蒸发,临湖地区的降水量增加 D . M河实行分段用水制度,下游水量增加
8、羊卓雍措是青藏高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封闭型内陆湖,湖面海拔约4450m,湖水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较大,近年来羊卓雍措水位逐年呈波动下降趋势。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羊卓雍措流域图


1974--2009年羊卓雍措水位年内变化特征

(1)羊卓雍措流域( ) (1)
A . 北部支流比南部支流长 B . 湖泊北部盐度高于南部 C . 湖水主要来自冰川融水 D . 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
(2)下列月份中,羊卓雍措流域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 (2)
A . 二月 B . 五月 C . 八月 D . 十月
9、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④甲、乙两地风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1)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2)
A . 纬度 B . 大气环流 C . 地形 D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0、“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 (1)
A . 遮挡风沙 B . 遮阳挡雨 C . 防外人跌入 D . 美化建筑
(2)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  ) (2)
A . 土质黏重,不易挖掘 B . 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C . 地下水浅,易挖出水 D . 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11、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该省位于我国的(  ) (1)
A . 西北地区 B . 华南地区 C . 东北地区 D . 西南地区
(2)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 (2)
A . 河流泥沙含量 B . 地形起伏 C . 西南季风强弱 D . 土壤厚度
12、下图示意我国部分铁路的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铁路沿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①—④沿线经过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 . ①—②沿线所属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多内流河 C . ②—③沿线跨越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D . ③—④沿线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热量
(2)⑤—⑥铁路沿线的车站,使用的新能源最可能是(  ) (2)
A . 风能 B . 地热能 C . 太阳能 D . 水能
13、2016年1月20日的大寒节气前后,受西伯利亚强寒潮的影响,我国普遍出现强降温。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到暴雪及严重冰冻天气。下图为本次寒潮形成雨雪分界线的时空分布变化图和浙江果农对柑橘采取的防冻措施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中雨雪分界线时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冷锋天气系统的南下 B . 暖锋天气系统的南退 C . 受海上台风的强烈影响 D .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2)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所在位置向西南方向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2)
A . 冷空气沿地势低的四川盆地南下 B . 锋面气旋中冷锋呈顺时针旋转 C . 受来自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影响 D . 甲、乙为山地高原,气温较低
(3)如图所示,浙江果农对柑橘采取的防冻措施能够起到防冻作用的原理是塑料薄膜(  )

①能增强大气逆辐射而增温

②能阻挡地面辐射,减小降温幅度

③阻止冷空气进入,减少内外热量交换

④自身可释放热量进行保温

(3)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迁移。
材料二   我国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图20)
(1)材料一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长江三角洲具有  等优势。

(2)改革开放以后,三大经济圈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3)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与环渤海经济圈比,两个经济圈经济发展的劣势是  。

(4)为缓解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能源紧张的状况,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2、图13为“2016年11月7日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南京的风向是       , 与呼和浩特相比,南京的风力较       , 判断理由是      

(2)与北京相比,长沙的空气质量较       , 主要原因是      

(3)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受      天气系统影响,未来其天气变化趋势是      

(4)该类天气系统给我国南方地区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有       , 其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有      

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黄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大黄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20.3℃,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图6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1)分析大黄鱼4~6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

(2)指出恢复三沙湾及周边海域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有效措施。

(3)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三沙湾海区内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数量逐年增加。你是否赞同迅速发展三沙湾海区的水产养殖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地理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