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三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段考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 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2、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 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 . 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波的沸点是48℃ B . 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 . 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 . 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4、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

A . ae B . ad C . bc D . bd
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 光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度 C .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D .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6、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40℃ B . 人食指的指甲宽度约为1cm C . 人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30次 D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7、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融化﹣凝固(放热) B . 雾生成﹣液化(放热) C . 露产生﹣汽化(吸热) D . 霜形成﹣升华(放热)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仍能听见音乐,说明水能传声 B . 江泉高架路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 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发声的音色不同 D . 医学上用超声波碎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9、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 .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C .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10、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PO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  )
A . B . C . D .
11、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对竖直放置,相距L,发光点S在两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l和S2之间的距离为Ll , 当S在两平面镜中向左移动时,它所成的两个像S1、S2之间的距离L1将 (  )

A . 变大 B . 不变 C . 变小 D . 无法判断
1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入射角等于30° B . 折射角等于50° C . NN'是界面 D . MM'的右边是玻璃
13、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 )

A . 510m B . 1020m C . 2040m D . 4080m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2、“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冰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4、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反射      光;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      色.
5、甲、乙两物体保持速度不变,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乙通过的通路是甲的 ,则甲运动的时间是乙运动时间的      倍.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计,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南京驶向上海,若上海距南京的距离为4.9×105m,则该汽车      h后可以从南京到达上海.

6、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共有12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液面停在第20格,用该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时(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计液面停在第100格,则:该温度计的量程为      .若用该温度计测水壶中水温时,液面停在第60格,则壶中水温为      
7、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为      cm 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      ;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8、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4m时,其“倒影”距小鸟      m,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实/虚)      像.
9、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如图所示的透镜是      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10、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      透镜,它的成像与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       (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       (远/近)些。

11、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给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的过程,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先是      后是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水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在图甲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平静水面上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水面一侧C点的人眼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以小鸟眼睛A点代表小鸟,以小鱼眼睛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3、在图中分别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共6小题)

1、以下两幅是课本中小实验的插图,图甲中,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是为了探究      ;在乙图所示的实验中想要看见蜡烛的火焰必须      

2、下表是小明分别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的部分数据.

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二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是      ℃.实验装置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水的沸点是      ,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的体积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      ,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白气”是由于      形成的.
(4)在冰熔化实验中,小明必须一直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中物体的            
3、小华在学习光学时,完成了以下的实验.

(1)如图甲,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_____. (1)
A . 倒立、放大的虚像 B . 正立、缩小的虚像 C .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正立、放大的实像
(2)如图乙,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4、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2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高12cm,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1)然后他再取一段同样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直到蜡烛B与      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是      
(2)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B蜡烛      (选填“选近”或“远离”)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如图乙,是某同学在镜中看见的电子手表的示数,当时的实际时间是      
(4)如图丙是他们经过实验后在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他们根据实验记录得出结论:物和像到镜的距离相等.你认为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光具座 A 处放置蜡烛(如图1所示),则 C 处应放置      (凸透镜/光屏).器材正确放置后,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2)小莉同学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上图2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若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      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6、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
(1)如图甲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      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3)实验中发现时间较难测量,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在图乙中选择纸锥      (选填“A”或“B”)进行实验较好.

(4)小芳又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重量有关,并打算继续用乙图中的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小明认为这样做不科学,你认为不科学的原因是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某辆汽车的速度如图(甲)所示:

(1)当汽车司机看到图(乙)所示的标志牌后,如果就以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经12min到达大桥,求标志牌到大桥的距离.
(2)若他遵守交通规则,看到标志牌就按规定的速度匀速行驶,那么,这辆汽车到达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三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段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