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口技》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 B . C . 相差无 D .
2、选出对文章《口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在第四段中写了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B . 开头的“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四个一,交代道具极为简单,以简单的道具反衬表演者演技的高超,为下文赞美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作铺垫。 C .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微笑”,表示宾客认为表演滑稽可笑,“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技艺折服而不愿拍案叫好的神态。 D . “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夫鼾声起”,写丈夫由醒到睡;“渐拍渐止”写出拍儿声由大到小的变化,给人一种轻而慢的节奏感,说明妇人和小儿也正慢慢入睡。
3、读课文《口技》,选出对“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翻译正确的一项(   )

A . 两个屁股索索发抖,几次都想抢先要走。 B . 两条腿索索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跑。 C . 两条腿索索发抖,几乎要抢先走掉。 D . 两条腿索索发抖,几次要抢先走。
4、读课文《口技》,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突然听见屏风里抚尺一拍,所有坐着的人静悄悄的) B .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接着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说着梦话) C .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坐满了的客人没有一个伸长脖子的,都偏着头凝神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 D .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过了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
5、选出下列句子中“虽”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 虽人有百手 B . 虽然受地于先王 C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 故虽有名马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 京中有口技(擅长)       满寂然(同“座”) B . 力拉崩倒之声(中间)   妇抚儿(喂奶) C . 不能其一处(说出)       两战战(大腿) D . 宾客少舒(心情)         几欲先(跑)
7、选出与例句中加线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京中有口技者(   )

A . 好施 B . 自保重 C . 骑者堕 D . 始善终
8、选出与例句中加线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众妙毕(   )

A . 关怀备至 B . 有备而来 C . 装备精良 D . 德才兼备
9、选出与例句中加线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以为妙(   )

A . 群响毕绝 B . 络绎不绝 C . 绝处逢生 D . 千古绝唱
10、读课文《口技》,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A .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 .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11、选出下列对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 会宾客人(举行宴会,动词)   几欲先(逃跑) B . (用眼看,动词)           宾客意舒(不多) C . 指其一端(一种)               奋袖臂(扬起,举起) D . 欲先走(音jī几乎)           一抚尺而已(罢了)
12、与“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名无实 B . 名不虚传 C . 莫名其妙 D . 至理名言
1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 . 宾客大宴 C . 奋袖出臂,两战战 D . 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1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B .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C . 风吹草低见牛羊 D .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1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B . 登上长城,清风徐来,我顿感心旷神怡 C . 乌云滚滚,幕天席地 , 暴风雨就要来了! D . 朱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差的同学也一视同仁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口技》选自      (朝代)       (人名)编选的      (体裁)      

2、《口技》全文围绕      字来写。

3、《口技》中表现时间的词语有                                                

4、读课文《口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运用的修辞方法有                  

5、下面的短文是写“口技”的,请你与课文《口技》比较一下,看看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例文:陆瑞白能口戏。善作钉碗声及群猪夺食声;又善作僧道水陆场钹声,且有大铙小镜,杂以锣鼓,无不合节。

三、阅读理解(共3小题)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选文第1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      ,作者是通过      描写和      描写来体现的。

3、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忽然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理解填空。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      。众人灭火之声:      。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      ”一词(实为短语)可以看出。

(2)文中“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口技》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