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押题专练:专题四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如图表示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12﹣24h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
B . 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
C . 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D . 从第12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相对不变
2、如图所示为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3、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 . 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 . 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 . 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4、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 . 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 . 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 . 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5、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表).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 细胞质基质 | 线粒体 | 酵母菌 | |||
A | B | C | D | E | F | |
葡萄糖 | ﹣ | + | ﹣ | + | + | + |
丙酮酸 | + | ﹣ | + | ﹣ | ﹣ | ﹣ |
氧气 | + | ﹣ | + | ﹣ | + | ﹣ |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是B,D,F
B . 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只有C
C . 根据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
D . A试管中会有CO2产生
6、下列与生物呼吸作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马铃薯块茎、苹果果实还有动物骨骼肌肌细胞除了能够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B . 人和其他某些动物能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体温的维持有时也需要ATP水解功能
C . 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 . 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少量储存在ATP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7、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
A . 红光,ATP下降
B . 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
C . 绿光,[H]下降
D . 绿光,C5上升
8、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
A .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 .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 . 叶黄素、叶绿素a
D . 叶绿素a、叶绿素b
9、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
B . 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
C . 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
D . 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10、各取10%的无菌葡萄糖溶液100mL加入两瓶中,分别加入少许等量的酵母菌液,混匀、密封,按下图装置实验.如果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均为10g,撤去装置,将两瓶溶液用滤菌膜过滤掉酵母菌,滤液分别倒入下列U型管中,开始时液面相平,下列对一段时间后A、B液面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A . B液面不变,因为生成的CaCO3相等,分解的葡萄糖也相等
B . A上升B下降,因为甲消耗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
C . A下降B上升,因为甲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溶液浓度小
D . A下降B上升,因为乙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
11、下列有关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错误的是( )
A . 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以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低温、低氧环境有利于蔬菜等的贮藏
B . 醋酸杆菌利用淀粉,在控制通气(有氧)的情况下,可以生产食醋
C . 包扎伤口时,需选用透气的创可贴,防止厌氧型细菌的滋生
D . 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体内不会因剧烈运动产生大量酒精对细胞造成伤害
12、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中,与曝光部分相比,遮光部分的叶肉细胞中不会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 . NADH 的产生
B . C3的还原
C . ATP 的合成
D . CO2的产生
13、若要用如图实验装置来测定一定温度下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强度(不考虑装置中微生物的影响),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该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强度
B . 该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乳酸菌无氧呼吸的强度
C . 该装置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强度
D . 该装置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可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14、下列有关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小白鼠吸入18O2 , 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不含有18O
B . 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
C . 将某精原细胞中的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 的精子所占比例为50%
D . 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14CO2 , 体内可以存在14C的转移途径14CO2→14C3→(14CH2O)→14C3→14C3H6O3
15、下列有关科学家的探索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与黑藻相比,水绵更适合用作探究光合作用的材料
B . 卡尔文利用小球藻,探明了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转化的途径
C . 孟德尔在分析、总结豌豆的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D .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请回答下列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关的实验问题:
(1)实验一:科研人员从小鼠细胞中分离出线粒体,并将其放入测定仪内的生理盐水中保持活性,然后按图示顺序向生理盐水中依次加入相应物质,其中X物质不包括还原氢,从加入线粒体开始测定O2消耗速率,结果如图一.请据图分析:X物质表示 ,图示4个区间(①~④)中,线粒体内有水生成的区间是 ,一定有CO2产生的区间是 .
(2)实验二: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 , 密闭容器周围有充足且适宜的光源,如图二所示,当反应进行到0.5s时,发现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当反应进行到5s时,发现14C还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 来探究CO2中碳原子转移路径的.在该实验中,如果发现0.5s时C5的含量较高,若要降低其含量,可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
(3)AMP﹣PCP能与细胞膜上ATP跨膜受体蛋白结合,科研人员用AMP﹣PCP溶液处理菜豆叶片,测定其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三所示.由图可知,随着AMP﹣PCP浓度增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推测原因是AMP﹣PCP限制了ATP 运输到 ,导致气孔开放程度下降,从而抑制了光合作用的 反应.要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可用 溶液处理菜豆叶片作为实验组,以 处理菜豆叶片作为对照进行实验,测定叶片的气孔开放程度和净光合作用速率.若实验组的气孔开放程度和净光合速率均 对照组,则证明上述推测成立.
2、如图所示为某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代谢过程,图中 A,B 表示物质。请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光合作用的 阶段。在此阶段,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 ATP 和 NADPH 中的 能。图中的 ATP 和 NADPH 可将三碳酸分子还原为 。
(2)A 表示的物质是 。B 接受 e-和 H+形成 NADPH,B 代表的物质是 。
(3)把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植物突然移至黑暗环境,短期内 ATP 和 NADPH 的含量将 (填“增多”、“不变”或“减少”)。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由于植物气孔关闭导致 CO2供应不足,短期内会导致 ATP 和 NADPH 的含量 (填“增多”、“不变”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