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 专题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B . 阶级矛盾的尖锐 C . 民族矛盾的激化 D . 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2、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
A . 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 . 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 . 赤壁之战结束后 D . 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3、下列内容属于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是(  )

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②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③北方农民不断南迁 ④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4、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 . 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 . 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 . 天气环境(刮东风)使曹军失败
5、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的客观因素包括(   )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 D . ③④
6、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目的是(    )
A . 麻痹人民 B . 扩大寺院势力 C . 发展石窟艺术 D . 维护封建统治
7、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草木皆兵  ④揭竿而起  ⑤风声鹤唳  ⑥斩木为兵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④⑤⑥ D . ②③⑤
8、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A . 东晋和西晋 B . 西晋和前秦 C . 东晋和前秦 D . 南朝和前秦
9、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20年开始  ④南朝包括前秦

A . ①②④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10、“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

A . 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B . 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C . 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11、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晋江。说明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晋江流域的朝代是(   )

A . 西晋、东晋  B . 隋朝、唐朝   C . 北宋、南宋 D . 元朝、明朝
12、“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争是 ( )

A . 长平之战 B . 巨鹿之战 C . 官渡之战 D . 赤壁之战
13、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自然条件优越 B . 统治者施行仁政 C . 社会比较稳定 D .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14、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 .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 .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 .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1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 . 长平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赤壁之战
16、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

A . 兰亭书法 B . 阎立本画作 C . 龙门石窟 D . 赵州石拱桥
17、“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

A . 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 . 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 . 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 . 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18、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 . 贾思勰 B . 郦道元 C . 祖冲之 D . 顾恺之
19、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国一220年  曹操一洛阳    ②魏国一220年一曹丕一洛阳

③蜀国一221年一刘备  成都    ④蜀国一221年  诸葛亮一成都

⑤吴国一222年  孙策一南京    ⑥吴国一222年一孙权一建业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⑤ C . ②③⑥ D . ②④⑤
20、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
A .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 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 .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二、问答题(共1小题)

1、

如图,见下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两幅图的名称、作者及他们的生存年代。
(2)这两部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何地位?
(3)你能取出你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还学习了哪几位有名的文化名人吗?请至少列举出两位来,并分别说出他们的成就。

三、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

                                                                —《三国演义》

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4)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5)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6)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2、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后迁都到哪里?

(4)根据材料一说出迁都的原因有哪些?

(5)材料二中“北语”和“正音”分别指什么?

(6)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8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 专题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