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 专题06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2、与北宋对立的西夏政权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 . 畏兀儿
B . 女真族
C . 契丹族
D . 党项族
3、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利于人类文化快速、传播和交流的是( )
①火药 ②指南针 ③印刷术 ④造纸术
①火药 ②指南针 ③印刷术 ④造纸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4、宋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下列民族政权与两宋时期同时存在的是( )
A . 辽、西夏
B . 西夏、金
C . 辽、金
D . 辽、蒙古
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用铜版印刷,版图精美。 “交子”的出现有利于( )
①商业的发展 ②西域地区的开发 ③印刷业的发展 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控制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6、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 宋、辽
B . 宋、夏
C . 宋、金
D . 辽、夏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以下哪位诗人的诗句( )
A . 辛弃疾
B . 李白
C . 文天祥
D . 苏轼
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案上摆着《伤寒杂病论》、《资治通鉴》
B . 蒙古军队进攻辽西夏时使用突火枪
C . 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 . 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9、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建立了蒙古国 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 ③灭掉西夏政权 ④开凿了山东的会通河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④
10、“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出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 . 三国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南宋时期
D . 明清时期
11、“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
12、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 . 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 .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 . 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13、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 . 壮族
B . 满族
C . 回族
D . 白族
14、“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 . 成吉思汗
B . 忽必烈
C . 努尔哈赤
D . 阿保机
1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
A . 苏轼
B . 辛弃疾
C . 陆游
D . 李清照
16、南宋时,南方人的主食是( )
A . 米饭
B . 面食
C . 肉类
D . 鱼类
17、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 海外贸易发达
B . 手工业兴旺
C . 农业繁荣
D . 文化昌盛
18、《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 统一国家建立
B . 江南地区开发
C . 商品经济繁荣
D . 民族政权并立
19、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 南朝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宋朝
20、“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这里介绍的是( )
A . 雕版印刷术
B . 火药的使用
C . 指南针的发明
D . 活字印刷术
21、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
A . 文天祥
B . 戚继光
C . 林则徐
D . 岳飞
22、每个时代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
A . 诗
B . 词
C . 曲
D . 小说
23、西藏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元朝设置 管理西藏。( )
A . 西域都护
B . 三司
C . 巡检司
D . 宣政院
24、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 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 . 宋代南方手工业进步
C . 宋代南方商业繁荣,出现了“交子”
D . 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25、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一代天骄”是指谁?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它的都城是哪里?这个王朝是在哪一年统一中国的?
(3)简述忽必烈的主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