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近代史 专题02 近代化的探索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2小题)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根据下列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 事件 |
1911年10月10日 | A |
1912年元旦 |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
1912年2月12日 | 宣统帝下诏退位 |
…… | …… |
材料三: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请回答: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三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一: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 “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