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近代史 专题0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3小题)

1、“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次农村革命根据地(   )

A . 毛泽东  B . 朱德  C . 陈毅  D . 贺龙
2、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 .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 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 D .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 自由 B . 爱国 C . 平等 D . 博爱
4、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西的北洋军阀是(  )

A . 孙传芳 B . 吴佩孚 C . 张作霖 D . 冯玉祥
5、“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呀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

A . 第一次反“围剿” B . 第二次反“围剿” C . 第三次反“围剿” D . 第五次反“围剿”
6、1919年6月以后,王尽美回到诸城老家,指导学生活动,给潍坊地区的五四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运动标志着(  )

A . 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开始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 .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D . 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
7、

如图所示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

A . 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 . 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 . 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 .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这一消息传导国内引发了(  )

A . 五四爱国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洋务运动
9、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它的谜底应是(  )

A . 北伐胜利进军 B . 五四爱国运动 C .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

如图,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国民革命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11、“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的准确含义是(  )

A .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B . 认识到城市中心暴动的错误性 C .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D . 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12、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昝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 . 朱德 B . 叶挺 C . 贺龙 D . 刘伯承
13、“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该诗描绘的是中共(    )

A . 一大 B . 遵义会议 C . 七大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14、“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    )

A . 南昌起义前夕 B . 秋收起义后 C . 第五次反“围剿”中 D . 遵义会议后
15、毛泽东创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一诗句集中体现了红军的(    )

A . 艰苦朴素精神 B . 盲目乐观主义精神 C . 敢于创新精神 D .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6、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 . 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 . 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 . 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 . 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17、

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技能,与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相符合的是(    )

A .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B . 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C . 八路军主动出击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D . 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1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 .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B .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 .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19、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一位著名人物被誉为“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他是(    )

A . 孙中山 B . 陈独秀 C . 李大钊 D . 毛泽东
20、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岳阳市某校今年的夏令营活动选择了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

A . 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 B . 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C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D . 转危为安 生死攸关
21、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南昌起义 C . 台儿庄战役 D . 西藏和平解放
22、

读下图,该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

A . 武昌起义 B . 南昌起义 C . 北伐战争 D . 秋收起义
23、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 . 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 . 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 . 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思想 D . 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2个月”是指从       年10月至       年10月。

“11个省”是指        、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         。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奋斗,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又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从1914年到1919年,其人数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口号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其主要影响.

(3)五四运动爆发在何地?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6月3日”前后,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东京代表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1)根据材料,判断这次“大会”是指      ,发生于      年,地点在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次“大会”参会人员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

(4)结合所学知识了,谈谈你对这次“大会”重要历史意义的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8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近代史 专题0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