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文综政治统一招生考试考前模拟试卷(一)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2小题)
①所有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②美的公司的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须在一定范围公开公司财务信息
③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④美的集团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①遵守法律和行业规则,诚信经营
②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
③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值量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①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藏富于民,适当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③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分配差距,实现两个“同步”增长
④增进民生福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了更多获得感
③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④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依法治国必须有法可依,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
②党领导立法,通过立法可把党的意志提升为国家意志
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和决定权
④是共产党总揽全局、全面履行依法治国职能的需要
①中国推动互利共赢,牢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不断开拓世界经济发展新局面
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多方努力达成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③“一带一路”是中国与有关国家借助既有的双多边机制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④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并保障各国经济共同发展
①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知识需求,助力公众素养不断提升
②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与传播,促进知识在分享中创新
③可以实现知识的经济价值,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分享知识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
①勇于尝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敢想敢做,敢于担当,不怕犯错误
③大胆开拓,敢于否定一切权威和传统
④坚定信念,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中的挫折
①对症下药,根据疾病状况进行治疗
②“上工救其萌芽”,防微杜渐,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③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④注重养生就能养正祛邪,抵抗一切疾病的发生
①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创新推动生产力、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①变革农村机制体制,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所有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③农村改革要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④实践中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
二、材料分析题 (共3小题)
消除贫困,共同富裕,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2018年的三大任务之一,要求各级党和政府把精准扶贫抓紧抓好,保证完成任务。定西市委市政府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制定了精准脱贫方案。选派3492名优秀年轻干部组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4 万多名干部帮扶全市15万户63万贫困人口,立档建卡,动态管理,确保应扶尽扶,不落一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核心举措,发展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农民人均产业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 60%以上;推行精准培训模式,强化劳务脱贫措施,全市劳动力输出每年稳定在60万人以上,年劳务收入 100亿元以上;集中财力攻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0%,改造农村危房16.65万户,易地扶贫搬迁22.3万人,建成农村道路7517公里;投入资金解决贫困地区入学、医疗及五保等社会保障问题。由于全市人们的共同艰苦努力,采取超常举措,用足绣花功夫,全市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84.23 万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37.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31.74%下降到2016年底的14.11%。
请结合材料,谈谈“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经济原因,并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定西市委市政府是如何做好精准扶贫的。
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快速发展之后,面对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如何走出共同富裕之路,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考验。习总书记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实现全面小康,全部脱贫是最硬的指标、最低的底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基金4642亿多元,扶贫小额信贷3650多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资金2914亿多元;各地派出驻村干部277万多人,发达地区和中央单位向贫困地区选派干部12万多人。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2012年到2016年,我国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391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而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和付出。到2020年,我国7000万贫困人口都要脱贫,有更复杂的工作要做,扶贫任务还十分艰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实现全面小康,全部脱贫是最硬的指标、最低的底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而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