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下面句子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有时发白帝,暮到江陵   晖夕阴,气象万千 B . 王命急宣               以钱币乞之 C . 哀转久                 沿溯阻 D . 湍绿潭                 可以调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属予作文以记                    公将鼓 B . 蹴尔与之                          河曲智叟笑止之 C . 先帝不臣卑鄙                    皆美于徐公 D . 俟其欣悦,则又请              且置土石。
3、选择下列加下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A . 借于藏书之家    公济私 B . 求其能千里也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敢欺我耶?” C . 傅说举于版筑间    辍耕垄上 D . 其两膝相者    天涯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            精求精 B . 率妻子邑人来此境,不复出焉       深恶痛 C . 菊之爱,陶后有闻                 为人知 D . 则有去怀乡,忧谗畏讥             富强兵
5、下列划线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 . 是故所欲有甚于者    同舍皆被绮绣 B . 是亦不可以乎        然胡不 C . 有所不辟也        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D . 万钟于我何焉        牺牲玉帛,弗敢
6、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此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B . 忠之也,可以一战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C . 予观夫巴陵状,在洞庭一湖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 D . 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有所不辟也
7、选出划线字解释有错的一项(    )

于是宾客无不变离席,奋袖出臂,两战战,几欲先

A . 于是(在这时) B . (脸色 神色) C . 股(屁股) D . 走(逃跑)
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日月星辰移焉           温知新 B . 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不复出焉  深恶痛 C . 菊之爱,陶后有闻       数见不 D .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所向披

二、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于河           ②不可得      

于沙上                ④如是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
A . 笑曰 B . 当求于上流 C . 一老河兵闻 D . 其反激
(4)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2、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  心:         ②不己悲    以:      

②后天下之而乐    乐:         ④吾谁与    归:      

(2)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长烟一空            异二者之为 B . 求古仁人之心        趋百里外 C . 先天下之忧忧         朝往,暮而归 D . 微斯人,吾谁与       云而岩穴暝
(3)翻译下面句子

①进亦忧,退亦忧。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你应该有怎样的胸襟与抱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凝之妻

    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 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注释】①凝之:王凝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②安:指谢安。③步鄣: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障。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叔父安内集           ②遭孙恩之难       

③举自若             ④杀数人        

(2)下列每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安西将军奕女也    贼又欲害 B . 外孙刘涛时年数岁     真无马邪 C . 施青绫步鄣自蔽    被虏 D . 毒虐        有千里之能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

②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乘奔御风(即使) B . 间千二百里(代词,那) C . 日更定(代词,这) D . 湖中人鸟声绝(具备)
(2)下面各组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多趣味       此皆 B . 飞漱其       又何 C . 拏一小舟     荆国有于地而不足于民 D . 上下白       长烟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A . 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 . 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 . 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 .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分,不见曦月。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 . 于厅事之东北角 C .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 . 游于是乎始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恐已      

②盲臣敢戏君乎      

③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      

鲁肃过寻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三、填空题(共2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父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于邑人,不使学。                        

②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孤不德量力,欲大义于天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父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于邑人,不使学。                        

②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孤不德量力,欲大义于天下                        

3、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字。

①是亦不可以            ②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③小惠未                       ④王之甚矣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8年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19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