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5小题)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 . 则凡可得生者何不用也  先帝不臣卑鄙 B .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人不知不愠 C . 所欲有甚生者          万钟我何加焉 D . 人皆有 , 贤者能勿丧耳  受任于败军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材人远矣               此所谓战胜朝廷 B . 属予作文以记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 . 安陵君许寡人             宜付有司论刑赏 D . 其境过清                 中有足乐者
3、下面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 B . 欲:生,亦我所也/己所不 , 勿施于人 C . 于:时冰皮始解/因使唐雎使 D . 之:燕雀安知鸿鹄志哉/高祖因已成帝业
4、划线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乘,战于长勺。

A . 公将鼓 B . 公将驰 C . 属也 D . 寡助之至,亲戚畔
5、下列划线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迷,不复得路            然操能克绍 B .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壮士不死即已 C . 策之不其道              虽不能察,必 D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械      曾不能损魁父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马说》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⑤不以千里称也       

2、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进恰当的关联词,并说说这些关联词的表达作用。

昨晚上仔细地想了又想,大儿子嘛,      怎么穷吧,也是我们家的接班人哪。      ,把老大给别人按次序也不对,      可能,我们想用老二换下老大。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

(1)暮而果大其财(       )    (2)两战战(       )

(3)欣然往(       )          (4)媵人持沃灌(       )

(5)辍耕垄上(       )        (6)年九十(        )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辍耕垄上,怅恨久之            ②愿借杀之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天下缟素 , 今日是也      

5、连词“而”一般表示四种关系:A.并列;B.修饰;C.顺承;D.转折。下列各句中的“而”各表示什么关系,请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      

②溪深鱼肥。      

③水落石出者。      

④临溪渔。      

⑤渐闻水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⑥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      

三、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凝之妻

    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 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注释】①凝之:王凝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②安:指谢安。③步鄣: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障。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叔父安内集           ②遭孙恩之难       

③举自若             ④杀数人        

(2)下列每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安西将军奕女也    贼又欲害 B . 外孙刘涛时年数岁     真无马邪 C . 施青绫步鄣自蔽    被虏 D . 毒虐        有千里之能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

②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 . 于厅事之东北角 C .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 . 游于是乎始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恐已      

②盲臣敢戏君乎      

③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      

鲁肃过寻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钧二异事

    先生为给事中①,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③,令童子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选自《三国志·杜夔传》注引《马钧传》)

【注释】①给事中:皇帝左右的一种侍从官。②器之模:陶器的模型。③翻车:龙骨水车。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二子古无指南车         (徐庶)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B . 于是二子遂以明帝        往来无 C . 无水以溉                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D . 而灌水自覆,入更出      湖中焉得有此人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其功百倍常                受地先王,愿终守之 B . 先生给事中                吴广都尉 C . 令童子转之,灌水自覆      面山 D . 都城内有地可为园          策之不其道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文章讲述了马钧的两件奇事:一是相信古有指南车并亲自做成了指南车;另一件是制作出了外形奇特、功能奇多的水车。 B . 高秦二人与马钧争论的焦点是古代有无指南车,争论中,高秦二人转移话题,用马钧的名与字来嘲笑他。 C . 面对高秦二人的嘲笑,马钧认为说空话无用,不如用实验证明;并用做成指南车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他们。 D . 从文中的两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马钧是一个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人。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明末高邮①,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

【注】①高邮:地名,在江苏。②旬:十天。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泛指药物。

(1)对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笑不止(停止) B . 子宜急归(适宜) C . 其人至镇江(到达) D . 何以书示其人(拿给……看)
(2)下列各句与例句“惧之以死”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蛱》) B . 皆以美于徐公(《邻忌讽齐王纳谏》) C .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 .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3)下列表述,不能体现袁体庵神医特点的一项是(    ) (3)
A . 了解病人的病因,对症治疗。 B . 不用药物治疗,而是用精神疗法。 C . 能够预知病情痊愈的时间。 D . 谦虚谨慎,联合镇江名医诊治。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①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秉政②,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顒、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 “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③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是岁,太祖自宛征吕布,至下邳,布败退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

    后救刘延于白马,攸画策斩颜良。攸深密有智防,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注】①殆:大概。②秉政:掌握政权。③桓文:齐桓公、晋文公。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由是也              异:对……感到惊异 B . 今直刺杀之以百姓    谢:感谢 C . 卓死                会:正碰上 D . 攻之              急:猛烈地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与“吕布勇而无谋”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暮寝思之 B . 入塞 C . 既济未成列 D . 登轼望之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荀攸察觉张权脸色不正常,随即告诉了叔叔。 B . 荀攸入狱后很善于自保,谈笑自若举动和寻常一样,因此被免罪。 C . 吕布的士气还没恢复,曹军趁势攻击,吕布打败被俘。 D . 曹操对荀攸赞赏有加,认为他的智慧超过颜子、宁武。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8年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