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人生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运用(共8小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乐和忧伤,失败和胜利,以及梦想、yì cè      、幻想,无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益处。

(2)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kuì zèng      ,他是知道的。

(3)他们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lè cǐ bù pí      

2、对课文《人生》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生动贴切,揭示了人生的总体特征。 B . 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占有欲强,渴望征服,喜欢权力,但他们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热爱生活,顽强勇敢。 C . 挖掘坑道的人是指那些技术工人,发明家,像爱迪生等。 D . 文章写了三大人群,主要是为了赞美那种顽强勇敢、刻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一泄千里   倒坍   难以置信   尝命 B . 周道如砥   虬须   浩瀚无垠   飘浮 C . 万赖俱寂   悬崖   肃然启敬   峭立 D . 隐姓埋名   怜悯   悄然无声   邪视
4、将下列选项填入文段空缺处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      ;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A.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B.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C.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D.不停的絮絮叨叨

5、连词填空。

①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暸解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      (心旷神怡、心悦诚服、赏心悦目)。

②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      (显露、揭露、暴露)出更多的矛盾。

③在人们眼前,还有一个      (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漫无涯际)地延伸开去的广阔领域。

④他们依靠天赋的才能,用      (静谧、平静、冷静)的头脑信任自己的才能,相信它会使他们走上正路,因为天赋的才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6、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坑道,你还可以把生命或人生比作什么?想出几个形象的比喻,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请老师和同学评议。

7、阅读课文《人生》,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并概括一下各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地方。

(3)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8、《人生》一文中把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分别比喻成什么样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命的一抹

郭枫

       ①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②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读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天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③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

       ④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岸边,一私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过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三十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拙稚呢?

       ⑥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土地,我也能欣赏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缕明丽的阳光,一刻恬然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⑦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选文略有改动)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

(2)本文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通读全文,谈谈文章题目“生命的一抹”的含义。

(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描写生动传神,请你结合语境作简要的赏析。

(4)阅读第③段文字,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

(5)阅读第④段文字,你认为“年轻的梦”“美丽的幻想”指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

       ①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干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②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③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之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④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本文共4个自然段,可划分为三部分,请用“|”标示出来。

    ①  ②  ③  ④

(2)第①段共3句话,都强调了居里夫人的      比她的才智成就还重要。(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3)从第②段中找出表达作者对居里夫人敬仰感情的一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公正不阿”的“阿”的读音是      

(5)第③段论述了居里夫人取得伟大科学功绩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      ,二是      。(用文中词语回答)

(6)第④段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愿望,就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人生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