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同步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它存在的时间(  )

A . 13年 B . 15年 C . 17年 D . 19年
2、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秦的暴政 B . 陈胜吴广起义 C . 赋税的沉重 D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3、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是(    )

A . 统一文字 B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 . 刑罚严酷 D . 焚书坑儒
4、《史记‧秦始皇本纪》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  )

A . 统一文字 B . 焚书坑儒 C . 兴文字狱 D . 诛尽百家学者
5、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下列四本书在焚书坑儒之后,还能阅读的是(      )

A . 《孟子》 B . 《道德经》 C . 《周易》 D . 《论语》
6、秦末农民战争中打败秦军的决定性战役是      (      )

A . 牧野之战 B . 巨鹿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城濮之战
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领导人是  (   )

A . 陈胜、吴广 B . 刘邦、项羽 C . 李斯、蒙恬 D . 张角
8、消灭了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A . 涿鹿之战 B . 牧野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长平之战
9、导致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焚书坑儒” B . 人口众多 C . 徭役繁重 D . 法律严酷
10、“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支柱。”这首童谣真实的反映了秦朝(     )

A . 加强文化专制 B . 徭役、兵役繁重 C . 法律极其残酷 D . 长城工程的宏大
11、“焚书坑儒”采纳了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建议(     )

A . 赵高 B . 李斯 C . 淳于越 D . 韩非
1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的“沛公”是指(   )

A . 陈胜 B . 刘邦 C . 吴广 D . 项羽
13、焚书坑儒”时,被焚书籍不包括(    )

①医药类  ②卜筮类  ③种植类  ④六国史书  ⑤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⑤
14、秦朝法律以严酷著称,其中“族诛”的含义是  (    )

 

A . 一家犯法,邻里受牵连 B . 一家犯法,家族受牵连 C . 一人犯法,亲族受牵连 D . 一人死罪,亲族都处死
1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地大泽乡位于今天的(    )

 

A . 安徽境内 B . 湖北境内 C . 河南境内 D . 河北境内
16、在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首先率军攻占咸阳的是 (    )

A . 陈胜 B . 吴广 C . 刘邦 D . 项羽
17、“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巨鹿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楚汉之争
18、秦始皇作为一代帝王,既有功,也有过。下列秦始皇的做法中不值得称道的是(  )
A .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 .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 . 开凿灵渠 D . 焚书坑儒,实行暴政
19、下列战役中与项羽有关的是(    )
A . 长平之战 B . 城濮大战 C . 巨鹿之战 D . 马陵之战
20、与秦末农民战争有关的两个成语故事是

①破釜沉舟②草木皆兵③斩木为兵,揭竿而起④草船借箭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秦的暴政表现为:                  

2、揭竿而起

公元前209年夏天,            号召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      爆发了。陈胜自立为王,国号“      ”。


3、元前207年,      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      ,推翻了秦朝。

三、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人物之口?他的主要历史事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他的主要历史事迹的结果和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历史学家郭沫若

材料二: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对书籍和读书人的迫害时时都在发生从未中止。类似“焚书坑儒”这样的举动在中国历史上既非第一次,更远远算不上最大的一次。“焚书”更早在秦始皇之前一个半世纪即已发生:在商君教引下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如果我们重新查帐的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后果真算不得十分严重。

                                           ——《“焚书坑儒”新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所说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当时统治者是谁?他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他“烧残书籍”的目的何在?
(3)这次事件中在民间得以保留的书籍有哪些?
(4)材料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局面?
(5)两则材料中,对于此事有不同的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