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5 我国的公民与政府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9小题)
①要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彰显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加强民主监督是预防腐败的必要条件
③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④要创造条件,让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①乡镇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行政管理事务
②乡镇政府没有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职能
③乡镇政府不能代行村委会的自我管理权
④应当维护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权利
作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法总则》与每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
下列关于《民法总则》的评论,正确的有( )
①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体现了对公民民主权利的尊重
②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不符合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人身和财产权利会得到更多保障,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
④《民法总则》的颁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
相关文件 |
核心内容 |
《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 |
环境保护部门通过对企事业单位发放排污许可证并依证监管控制污染物排放 |
《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 |
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节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对特定情形的环境污染罪犯行为酌情从重处罚 |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提高政府的权威
②保障公民各种利益诉求
③提升公民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
④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某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对我国地方财政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研究和评估。其中,2011年以来31省份财政透明度平均分如图2所示。该图反映了( )
①是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能成为决策机关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③有利于激发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④体现了决策机关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①全面吸纳民意,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②完善补偿机制,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③民众增强公共精神,理性维护自身利益
④政府决策公开透明,引导公众有序参与
①公共精神能促使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②公民理性参与公共事物是决策科学的根本途径
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倡导公民公共精神
④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彰显了民主的真实性
①减少政府财政支出,降低公共管理成本
②明确政府服务内容,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③方便社会监督,杜绝政府的缺位和权利滥用
④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
①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②便捷公民政治参与,激发群众监督热情
③改进政府工作,保障公民基本民主权利
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接受社会监督
①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
②创新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
③使社区更及时有效地服务居民
④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
①保障村民选举村干部及罢免村干部的权利
②村长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经上级政府批准就职
③实行村务公开,落实民主监督
④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由村党支部集体讨论决定
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战略的重大实践
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全面发展的制度创新
③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
④推进我国行政区划全面改革与调整的重要举措
①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单车投放量
②加强管理,依法制裁破坏车辆的用户
③合理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引导用户有序停放车辆
④创新损坏车辆回收方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①规范行政权力,建设法治政府 ②简政放权,树立政府的权威
③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④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执政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2016年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三五”规划刚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会上,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结合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就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纲要谈了看法。大家在发言中讲到,当前观察中国经济要用新视角,从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居民收入、节能减排等方面看,现在增长的含金量更高,而且结构转型出现了具有长期意义的转折性变化,很不容易。李克强说,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大,短期内不会消除,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一:凝聚共识 汇聚智慧
为做好《民法总则》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这种接地气的“直通车”,使老百姓的心声得以原汁原味直达国家立法机关。《民法总则(草案)》网络征求意见先后历时3个月,不少基层群众、社会团体、法学研究人员等各界人士纷纷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共有700多位代表发言,提出意见建议近2000条。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中,许多规则都充分考虑了征求意见过程中民众所表达的想法和诉求。
材料二:与时俱进 传承创新
从1986年民法通则到如今的民法总则,一字之变,背后却是立法理念的创新发展。下表为《民法总则》的新亮点选编。
新亮点 | 专家解读 |
保护从摇篮到坟墓 | 胎儿在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方面的利益受民法保护;人去世后其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仍会受保护。 |
“好人法”保护见义勇为 | 做好事受损失,可以从受益人处得到补偿;做好事时造成助人受害,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 |
违背公序良俗合同无效 | 如果当事人签订的合同有违反社会道德的内容,那么这一合同条款是无效的。 |
材料二 据统计,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数占18周岁以上公民人数的99.97%。我国公民参加选举所需的经费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服务。
材料三 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听证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基层民主制度。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人民民主的本质和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法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要加顺畅,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更加健全。不仅使每一次立法都反映民智民意,而且每一部法律法规都经得起实践检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让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