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之三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06:质量和密度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小题)
二、多选题(共2小题)
三、填空题(共5小题)
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 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使天平平衡.测铜的质量时,天平右盘内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铜的质量是 g.铜的密度ρ=8.9×103kg/m3 , 它的物理意义是 .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③ ;
④把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1)请补充步骤③的内容.
(2)为了记录相关数据,他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将表格中第一行所缺的项目补充完整 .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g |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g | 量筒内盐水的质量/g | 盐水的密度/(g•cm﹣3) | |
(3)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合表示)
小明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小石块的质量为 g.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①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
②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1所示,由此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 cm3;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
b、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取出量筒中的金属块直接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2乙所示.
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 该实验所测密度比金属块实际的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选用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水、足量的未知液体、烧杯(2个)
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其示数为F1;
③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底),其示数为F2;
④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①取一只烧杯,向其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托盘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包括其中的液体)的质量为76.4g;
②另取一只100mL的量筒,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中,如图a所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mL;
③再用托盘天平测量此时烧杯(包括剩余液体)的质量,如图b所示,托盘天平的读数为 g;则该液体的密度ρ= kg/m3 .
( 1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 ,发现横粱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粱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 (选填“左”或“右”)调.
( 2 )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 3 )如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所示,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g.
( 4 )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 cm3 .
( 5 )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 .
( 6 )若小明在第(4)步骤测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偏 .
( 1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 2 )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 , 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 3 )把烧杯中的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其示数如图丙所示.
( 4 )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为26g.
( 5 )请将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在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g | 烧杯和剩余食 油的总质量m2/g | 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 m/g | 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 V/cm3 | 食用油的密度 ρ/(g/cm3) |
| 26 |
|
|
|
五、综合题(共1小题)
科技小组举办了以“土豆”为主题的实践创新活动,活动内容是测量土豆的密度.在测量土豆密度时,由于没有天平,只有量筒,且整个土豆无法放入量筒中,小明用如下方法测出土豆的密度:
(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让轻质小盘漂浮在水面上。
(2)如图甲所示,将土豆切下一块,放入盘中使其漂浮,在烧杯液面处记下标记。
(3)将盘中的土豆取出后,用盛有50mL水的量筒向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28mL.
六、计算题(共1小题)
如图所示,柱形容器A和均匀柱体B置于水平地面上,A中盛体积为6×10﹣3m3的水,B受到的重力为250N,B的底面积为5×10﹣2m2 .
①求A中水的质量.
②求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③现沿水平方向在圆柱体B上截去一定的厚度,B剩余部分的高度与容器A中水的深度之比hB′:h水为2:3,且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等于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求B的密度ρ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