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二选修6第一单元第一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应属于 ( )
时,把古巴比伦门分割打包,运回德国重新组装,这就是德国古巴比伦门,而后伊拉克又在
古巴比伦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另一座古巴比伦门,称为伊拉克古巴比伦门。那么根据世界文
化遗产的登陆基本条件,这两座古巴比伦门哪座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图一 德国巴比伦门 图二 伊拉克巴比伦门
①自然灾难 ②战争 ③工业化浪潮 ④城市化浪潮
①文化遗产 ②自然遗产 ③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东南非3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②爪哇岛的爪哇猿人生活遗址
③周口店的北京猿人生活遗址 ④埃及宏伟的金字塔
①自然遗产 ②文化遗产 ③文化景观 ④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
二、材料分析题 (共5小题)
项入选,数量仅次于浙江,名列第二。江苏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单:
吴歌、梁祝传说、白蛇传传说、董永传说、江南丝竹、海州五大宫调、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昆曲、苏剧、扬剧、苏州评弹、扬州评话、扬州清曲、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扬州剪纸、苏绣、扬州玉雕、无锡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苏州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苏州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扬州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苏州制扇技艺、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苏州端午习俗、秦淮灯会、苏州角直水乡妇女服饰。
请回答:
材料一 二条城
材料二 1994年,日本京都的二条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条城于1569由织田信长开始兴建,于1603年经德川幕府将军德川家康重新修筑并大规模扩建,而成为幕府将军的权力象征。建有东西约500米、南北约400米的高大围墙,并挖有壕沟。城内名为“鹂鸣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会发出黄莺鸣叫般的响声,是幕府统治者为保全自身安全而设的报警机关。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作为主要建筑是六栋大书院式建筑,共有六个隔间,而串联各隔间的纸门画,多半是“狩野探幽”及其门徒所绘制的,二条城也因而俨然成了“狩野派”日本画的史料馆。
二条城是幕府将军在京都的行辕。第一间大厅通过饰以华美的绘画、中楣、用平顶镶板装饰的天花板来加深人们对于幕府将军权力无边的印象。二条城见证了德川家的荣枯兴衰,是日本历史朝代的移转之地。1867年,德川庆喜将军“大政奉还”于皇室朝廷,仪式就在二之丸御殿内。
二条城一向以樱花种类丰富见称,是京都首屈一指的赏樱胜地。在城内的樱之园,可观赏到有“樱花王者”称誉的八重樱华贵庄严的身姿。然而那时风景优美的庭园里没有一棵树,幕府将军不想看到落叶,不愿意由落叶想起他们将面对的死亡。
请回答:
材料一 1974年之后,“秦俑”出土,这更增加我们思考的机会。这批陶器塑像据估计约为六到七千个,个个不同。从脸上的表情,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年龄和性格。……他们所着靴鞋的鞋底有圆钉。所穿的甲,铁片以皮带穿贯,都根据实物丝毫不苟的模制,步兵和骑兵的制服也不同。并且这几千个塑像带着战车和兵器构成战斗队形,又能大概一致保存艺术和技术上的同一标准。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目前在秦兵马俑三个墓坑中共发掘武士俑800多件,木战车近20辆,战马100匹。由模拟的军阵,可以想见两千年前横扫六国,统一全国,所向披靡的秦国军队的威武强大。陶俑体态高大,与真人相仿,一般g 1.8米左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奇异珍宝。秦陵及兵马俑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请回答:
遗产的理由。
皇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第17届会议。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应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考虑到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坏变或丢失都有使全世界遗产枯竭的有害影响……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
——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整理
材料一 布达拉宫……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布达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绚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使布达拉宫在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平添几分丰采。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学研究交流中心《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手册》
材料二 布达拉宫,是藏族劳动人民的一个伟大创造,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同时,也是藏汉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据《五世达赖灵塔目录》记载,仅修建红宫,就动员了将近7000名技术工匠和乌拉差役参加劳动。清朝廷还特派汉族技术工匠进藏参与施工。
──《西藏风物志》
材料三 1984年6月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宫殿内部,木制的梁柱险情四伏,虫蛀腐朽、扭曲断裂的情况比比皆是。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产的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主要殿堂内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腐蚀状态……用花岗岩石块和黄土砌成的地垄墙越往深处越窄,越发阴暗潮湿,并且其中堆满了垃圾。虽然布达拉宫没有经历过强震,但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上到处留下了痕迹。
——王彬《布达拉宫:永不终止的修缮》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