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8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内)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小题)

1、对下面文段中划线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乃丹书帛曰“陈胜”,置人所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A . 王:为王 B . :鱼网 C . 间:暗中 D . 篝火:用笼子罩
2、下面文段中划线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大泽乡。陈胜、吴广皆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A . 適:同“谪”。 B . 屯:停驻。 C . 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D . 度:估计。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2017年是丁酉鸡年,古人称赞鸡是有德之士,请将“仁”“勇”“信”“武”四个字分别填入下面句子中的A,B,C,D处。

“头戴冠者,文也;足付距者,A      也;敌在前敢斗争,B      也;见食相呼,C      也;守夜不失时D      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已失期             ②长跪而      

③以其咎              ④此天可以资将军      

三、文言文阅读(共6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不为得了            

②故患有所不也            

(2)请找出与“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中“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成王封伯禽 B . 告之 C . 熟知赋敛之毒有甚蛇者乎 D . 今诸生学太学
(3)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4)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提出中心论点的,其观点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

(5)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于畎亩之中      发:起,指被任用。 B . 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C . 空乏其身            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D . 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2)下列句子中,划线“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胶鬲举鱼盐之中。

(2)
A . 所欲有甚生者。 B . 万钟我何加焉! C . 夫鹓雏发南海。 D . 公与之乘,战长勺。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选自《战国策》)

     【注】①曾:竟然。②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③因:依靠。

楚  国  之  食  贵  于  玉  薪  贵  于  桂  谒  者难  得  见  如  贵  鬼  王  难  得  见  如  天  帝

3、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 ,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信然:确实这样。先主:刘备。就见:到那里拜访。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枉(wǎng):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由是:因此。凡:总共。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1)
A . 布衣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B . 先帝不臣卑鄙    则凡可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C . 当奖率三军,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捕蛇者说》) D . 旧都    欲有求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先主曰:“君与俱来。”

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3)《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4)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世南(虞世南)赓(gēng,连续)和(hè,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世南曰:“圣作诚工(精巧),然体非雅正。上(皇上)之所好(hào),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tián,打猎)猎,世南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皆蒙嘉(赞美)纳(采纳)。

(1)写出下列划线的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臣之妻      

②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③能讥于市朝      

④上(皇上)之所 , 下必有甚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由此观    投诸渤海尾(《愚公移山》) B . 美于徐公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C . 下令:“群臣吏民……”    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D .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王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树(《醉翁亭记》)
(3)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事,这两位臣子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什么?

5、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以下小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1)选出划线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1)
A . 以娱其意山水之间     为小门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B . 盖亦精力自致者       缚背刃 C . 其故迹             春为月 D . 方羲之不可强以仕     罗纨盛,多于堤旁之草
(2)选出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组(    ) (2)
A . 羲之之晚乃善        “晋王右军墨池” B . 则学岂可以少哉      齐人善盗乎 C . 然后世未有及者      虽一不以废 D . 岂信邪              有池洼而方以长
(3)翻译句子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4)文中写羲之“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有何作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百里奚于市      

②必先苦心志      

益其所不能      

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则无敌国外患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备考2018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内)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