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开学考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开学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2小题)
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工业投资变化
年代 | 工业部门 | 投资中心 |
19世纪40-60年代 | 船舶修造业 | 广州、香港、上海 |
19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 | 出口加工业(包括丝、蔗糖、牛皮、棉花等) | 汉口、九江、福州 |
19世纪80-90年代中期 | 丝出口加工业、军事工业、制糖工业、公用事业(煤气、供水等) | 上海、天津、香港、南京,福州、武汉 |
年份 | 合计 | 综合大学 | 工业院校 | 农业院校 | 医药院校 | 师范院校 | 财经院校 | 政法院校 | 其他 |
1957 | 229 | 17 | 44 | 28 | 37 | 58 | 5 | 5 | 35 |
1958 | 791 | 27 | 251 | 96 | 134 | 171 | 12 | 5 | 95 |
1960 | 128 | 37 | 472 | 180 | 204 | 227 | 25 | 9 | 135 |
1962 | 610 | 31 | 206 | 69 | 118 | 110 | 17 | 3 | 47 |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慈善文化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儒家的“仁爱”价值观。孔子从人性本善的基本前提出发,倡导“仁爱”,这是个人基本的善念和品质。……中国的慈善行为更多的是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要求政府在灾难时期承担起对于民众的生存救济,将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完全归为政府的职责范围。
西方国家具有较深的宗教信仰,因此慈善活动必然同宗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原罪论”的宗教思想很是值得我们分析。这种思想意识要求每一个信徒要行善从而减轻自己的罪行而获得上帝的原谅从而得以升入天堂。此外,相对于我国的官本位的慈善理念,西方国家则更多地表现为公众的参与,以美国为例更多地是表现为基金会或者是救助团体,然而这些大部分都是非政府性质的机构。
——摘编自李新鑫《中国慈善文化的源起与西方社会慈善业态的比较》
材料二:近代中国灾荒的特点是烈度强、范围广、灾类多、破坏重。天灾人祸交织叠加,使得民众生活于水火之中,传统慈善救助模式辐射面窄,无法让慈善业的社会功能发挥应有作用。……在中国,一些西方传教士在救灾过程中忘我地工作,强调人道主义,这让国人看到了全新的慈善救助模式,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了解、学习、效仿那些新的慈善救助方法。期间,中国民间社会的成长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他们在西方观念的影响下,每当某个地方有大的灾患出现,他们就利用同乡会、同业组织这样的平台,积极捐助和募款,有的还亲自前往灾区一线参与救灾……慈善作为涉及人的尊严和社会正常运行的公共行为,势必成为社会各界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媒体也乐于报道。
——捕编自周秋光主编《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上)》
材料:表4:1967-2016年世界经济大事记(局部)
1967年 | 欧洲共同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成立 |
1968年 |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 |
1975年 | 第1次发展中国家原料会议在达喀尔举行;非洲等46个发展中国家同欧共体9国签订关于经济贸易的第1个《洛美协定》 |
1980年 | 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 |
1989年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
1990年 | 第1次最不发达国家部长级会议在达卡举行 |
1991年 | 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4国建立南方共同市场 |
1993年 | 欧洲联盟成立 |
1994年 |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016年 | 英国通过公投宣布退出欧盟 |
纵观表4中世界经济发展大事,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主题,史论结合。)
材料:宋朝“尽削方镇兵权,只用文吏守土,及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由此形成了维持百余年的禁军更戍法。军士即使不远戍他乡,每月请粮时营在城西的军士要到城东粮仓支领,营在城东的军士也要到城西粮仓支领,并不许雇车或人帮助,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戍法的基本内容是:禁军除殿前司捧日、天武两军外,其余各军“皆番戍诸路,有事即以征讨”。禁军出戍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因粮食不足而移屯者,允许携带家属,称为就粮。二是因军事或政治方面的原因而移屯者,隶属于各州,不携带家属被称为屯驻。三是同样因为军事或政治原因移屯,不携带家属,隶部署司者,称为驻泊。更戍法的实行,“元戎(主将)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以谦谨自任,未闻赏一效用,戮一叛命者”,这就难怪宋军在与辽军作战时屡屡败北了。
——摘编自张希清《宋朝典章制度》
材料:1940年底,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要求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俄,并计划在1941年冬季到来以前结束战斗,然后再继续解决英国问题。希特勒曾对他的亲信说过:“如果我们想要统治世界,我们就必须征服俄国。”社会主义苏联是其实现称霸世界野心的最大障碍,同时,德国企图通过进攻苏联给侵略战争输血。但在入侵苏联之前,希特勒并没有完全低估苏联的抵抗能力,从各个方面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全面完成了入侵的一切准备工作。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德国出动了17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出师不利,损失惨重。但苏联领导人很快就冷静下来,并采取了新的军事部署,打乱了德军通过“闪击战”在3个月内吞并苏联的冒险计划。到1942年2月底终于转危为安,莫斯科战役以德军的惨败而结束。
——摘编自张开荣《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材料:徐寿(1818-1884年),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杰出开拓者,也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和先驱。他的家乡无锡有许多能工巧匠,从小就爱好工艺制作的他由博览群书逐渐转而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他不仅潜心研究中国历代的科技典籍,对于明末清初从欧洲翻译过来的西方科技著作也认真加以研究。徐寿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学,因为他对知识和科学有着真挚的追求。其间,他与同乡华蘅芳常在一起,共同研讨疑难问题,相互启发。
徐寿一生先后在安庆、南京军械所主持蒸汽轮船的设计研制,成绩显著。曾国藩评价他“研精器数,博涉多通”。1864年,徐寿等人完全不假西方人之手,制造出了完全国产的“黄鹤号”蒸汽船,清同治常御赐他“天下第一巧匠”的牌匾。1867年受曾国藩派遣,襄办江南机器制造局,从事蒸汽轮船研制。他积极倡议筹设翻译馆1868年正式成立翻译馆。
——根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