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净化汽车尾气可改善空气质量 B . 生活污水危害不严重,可任意排放 C .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 . 有效防止金属制品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水电解 B . 干冰升华 C . 煤燃烧 D . 光合作用
3、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 B . 液氧 C . 氯化钠 D . 金刚石
4、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加入二氧化锰 B . 倾倒双氧水溶液    C . 塞紧橡皮塞 D . 镊子取用木炭
5、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 H2——2个氢原子 B . ——钙离子 C . 3N——3个氮元素 D . FeO——氧化亚铁
6、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石墨有导电性——作电池电极 B . 铝具有导热性——作炊具 C . 氮气常温下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D . 氧气有助燃性——作燃料
7、将铁、锰(Mn)、银三种金属丝分别伸入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发现只有银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将铁丝浸入氯化锰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则三者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 Mn Fe Ag B . Fe Mn Ag C . Ag Fe Mn D . Mn Ag Fe
8、下列实验无法鉴别各组物质的是(    )
A . 纯铜和黄铜——相互刻划 B . 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 C . 氧气与一氧化碳——观察颜色 D . 氢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9、根据下图信息,推算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 (    )

A . C6H8O B . C6H8O3 C . C6H8O6 D . C6H8O10
10、利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原理为2KClO3 2KCl+3O2↑),图中能正确表示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是 (    )
A . B . C . D .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利用对照实验进一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

Ⅰ.性质

(1)图为铁在不同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①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②从燃烧条件分析。实验乙在铁丝上绑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③实验丙的产物与乙相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      (填标号)。

(2)如图为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为了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将烧杯中的水换成      (填物质名称)。

(3)Ⅱ.制取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      (填名称);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填标号)。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木条放在      (填“a”或“b”)端管口进行验满。

(4)实验室用装置B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充满水的c装置收集氧气,氧气须从      (填“a”或“b”)端管口通入。
2、2017年5月,我国开采海底可燃冰获得成功。
(1)可燃冰是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等形成的笼状结构的固体物质,则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可燃冰中的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1 m3可燃冰可释放出约l60-180 m3天然气。从分子性质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4)图为甲烷转化为其它燃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标号)。

(4)
A . 以上四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 B . 反应物乙与生成物丙质量比为9:14 C . 反应物甲与生成物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
3、某过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等杂质,为测定其纯度,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展开如下探究:

[资料在线]

①过碳酸钠(Na2CO4)和稀硫酸反应的原理为:

2 Na2CO4+2H2SO4=2Na2SO4+2CO2↑+O2↑+2H2O

②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③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④含钠的化合物可溶于水,样品中其它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

⑤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3g/L、二氧化碳的密度1.97g/L。

[实验步骤]

a.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b.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1.0g样品,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完全反应后,利用装置Ⅳ测得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为82.6 mL;装置I中的溶液经处理,称得硫酸钠固体质量为1.1g。

c.根据测得数据,计算样品中过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回答问题]

(1)判断样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写出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Ⅱ和Ⅲ的广口瓶中盛有足量的药品是___________(填标号)。 (2)
A . Ⅱ—浓硫酸、Ⅲ—氢氧化钠溶液 B . Ⅱ—氢氧化钠溶液、Ⅲ—浓硫酸
(3)甲同学通过称量装置I中实验前后固体的质量、乙同学通过读取装置IV中气体的体积,分别计算出样品中过碳酸钠质量分数。

①乙同学计算过程中,需要选用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密度。

②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不同,经分析乙同学实验方案正确。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准确的原因是      

三、简答题(共1小题)

1、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

(1)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x=      。在化学变化中,该原子易      (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2)硼(B)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化学性质与铝元素相似的原因是      
(3)碳酸中碳元素与硅酸中硅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同一纵行。两元素的最高正价相同,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物质甲和乙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步进行的反应)。

(1)若甲乙都是单质,甲是铁。

转化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转化Ⅱ为高温下,乙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甲和水,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若甲、乙为元素种类相同的氧化物

①甲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乙转化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转化l发生的反应是CaO2+2H2O=X+Ca(OH)2 , X为物质乙,乙的名称为      。转化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锌的含量,取50g样品进行实验,将l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该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原理为:Zn+2HCl=ZnCl2+H2↑),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0.05

0.10

m

0.20

0.20

试求:

(1)m的数值为      
(2)该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是      ?(写出计算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福建省福州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