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0小题)

1、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            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2、公元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  )

①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②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③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④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司马迁说:“齐桓公之盛,修缮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齐桓公“修缮政”的根本措施是(  )

A . 重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B . 尊王攘夷,进行兼并战争 C . 北御夷狄,南制楚蛮,称霸中原 D . 充分利用山东的鱼盐资源
4、关于春秋时期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以改革赋税制度为目标 B . 以改革上层建筑为目标 C . 增加了政府收入 D . 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
5、关于魏文侯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 ②包括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

③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内容相同 ④强调法治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6、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 . 铁器和牛耕逐渐推广 B . 水利工程的兴建 C . 私田荒地的开垦 D . 井田制逐渐瓦解
7、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的最突出表现是(  )

A . 各诸侯国普遍进行变法 B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 .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D . 奴隶起义频繁
8、平王东迁后,“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子之尊与诸侯无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周王室内乱,元气大伤 B . 诸侯势力日益发展 C . 王畿缩小,经济拮据 D . 诸侯国拒绝纳贡
9、《管子·乘马篇》中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 鲁国实行“初税亩” B . 齐桓公 “尊王攘夷” C . 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 D . 李悝提出“尽地力”
10、管仲有一句名言:“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仲的政治活动中,既有利于强国又能够“富民”的一项是(  )

A . 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 B . 严格尊崇周礼 C . 推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 D . 剥夺贵族特权
11、春秋时期,鲁国实行了“初税亩”,齐国实行了“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共同后果有(  )

①增加了国家收入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12、战国时期,有一位历史人物曾经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

A . 奴隶主贵族 B . 商人 C . 新兴地主 D . 农民
1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主观因素是(  )

A . 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B . 谋求争霸战争的优势 C . 土地私有制的日益确立 D . 周王室衰微
14、下列关于李悝变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②“废沟洫”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③强调法治的作用 ④提出了“尽地力”的农业政策 ⑤创建了军队“武卒”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
1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运动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 推动了封建化进程 B . 依靠和重用有才干的人实施改革 C . 促进了政治经济的发展 D . 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1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主要含义是(  )

①由宗法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②法治取代人治 ③由奴隶制经济到封建制经济 ④由商品经济到农耕经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③
17、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

A .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 . 私田的增多 C . 各国的赋税改革 D . 新兴地主阶层的壮大
18、春秋时期,鲁国出现公田转化为私田的现象,所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 ( )

A .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瓦解 B . 国君的收入迅速增加 C . 刺激了新农具的广泛使用 D . 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
19、促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 )

A . 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 .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C .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 . 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20、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中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是 ( )

A . 推行“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 B . 实行“尽地力”政策 C . 制定《法经》 D . 创建“武卒”

二、综合题 (共5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的赋税是以井田为单位征收的。在井田制下,每户土地都是百亩,所以每井所出的赋税和劳役都是一样的。《孟子》说“周人百亩而彻”。

材料二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公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而分等征赋。

材料三 公元前548年,楚国令尹(最高行政长官)子木在整顿楚国军赋时,推行“量入修赋”的原则。具体做法是:登记全国土泽田地的具体情况,度量山林水泽的出产,分清丘陵高土,注明盐碱地,计算水淹地,划分小块地,并规划肥沃土地上的井田等等,实际上是根据不同的土地情况及其产品种类和数量来确定赋税。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管仲的赋税制度与西周时期相比,有何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二,其赋税政策有何一致性?二者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前期,管仲相齐,提出“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按土地优劣分等次征税。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公羊传》载:“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材料二 魏国的变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废除贵族的官爵世袭制度,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兴修水利;实行“平籴法”平衡粮价;制定《法经》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战国前期魏国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在主要内容上有何异同?

(2)为什么魏国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有所不同?

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

材料二 下图为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及其图案展开效果。其中每面有三层图画,每层又分左右两个图景。第二层左图是一幅宴乐武舞图像,右图为戈射和习射图;第三层左为攻防图,右为水战图。以水陆攻战为主题,本身就是战争作为战国时代特征的显著反映。


请回答:

(1)变法改革与战胜有什么关系?

(2)图片反映战国时期社会的突出特点是什么?魏国是如何应对这一形势的?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

材料二 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材料三 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籍二不税。初亩者,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四 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诗经·大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材料二中说“铁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初亩者,非正也”?材料四反映的情况是在“初税亩”实行前还是实行后?为什么?

(3)“初税亩”的实行对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有何作用?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器

图二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用的牛形酒容器

材料二 《孙膑兵法》曰:“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又曰:“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材料三 《史记·管晏列传》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李悝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和“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强调法制的作用。……吴起创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使得“秦兵不敢东向”。

请回答:

(1)你能从材料一中提取出哪些影响当时我国社会转型的有价值信息?它们对当时产生了什么深远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应对这一形势,采取了什么策略?其原因如何?试以战国前期魏国为例说明。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二单元 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