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 . H2 B . 2H C . 2H2 D . 2H+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 O B . Al C . Si D . Fe
3、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 天然气 B . C . 石油 D . 太阳能
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O2 B . SiO2 C . NaOH D . H2SO4
5、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A . N2 B . H2O C . CO D . CO2
6、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振荡试剂 B . 给液体加热    C . 检查气密性 D . 药品取用
7、从微观角度看“水结成冰”的实质是(    )
A . 分子间隔改变 B . 分子种类改变 C . 分子静止不动 D . 分子体积变大
8、化学家根据门捷列夫的预言,发现了镓。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镓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为31 B . 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铝元素相似 C . 镓原子核外有四层电子层 D . 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9、如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 . 点燃红磷,是为了提高红磷的着火点 B . 冷却后,水倒流瓶内,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C . 隔绝空气,可使燃烧的红磷熄灭 D . 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0、用一定量的某溶液制取气体,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加入的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B . 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反应产生的气体质量越大 C . 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多,反应产生的气体速率越快 D . 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同,装置内最终的压强相同

二、简答题(共4小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桐油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油,主要成分为α-桐酸(化学式C18H30O2)和三油精,是油桐树果实经机械压榨,加工提炼制成的。它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迅速干燥、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桐油又分生桐油和熟桐油两种,生桐油用于医药和化工;熟桐油由生桐油加工而成,可代替清漆和油漆等涂料, 桐油使美丽而充满古韵的油纸伞能遮风避雨。从直观上判断,熟桐油较生桐油粘稠,且颜色呈深咖啡色。

2010年《中国宁德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造船除木料外,辅助材料有船钉、桐油灰、竹丝、油漆等。桐油灰属无机胶凝材料,明《天工开物》一书中有关于在古建筑中用桐油--石灰作为腻子的记载。桐油灰中熟桐油和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的比例是1:3。木船的缝隙用桐油石灰填充,起胶合作用,将木船的每块船板粘贴成一个整体,不会从船底里渗水,木船就可以在水中启航。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油桐树果实经机械压榨提炼桐油的过程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桐油石灰的原料之一氧化钙中钙离子符号      
(3)如何区分熟桐油与生桐油      
(4)在古建筑中用作腻子原料的桐油──石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α-桐酸(化学式C18H30O2)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水之问。  
(1)通过如图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元素组成,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mL。

(2)宁德山川秀美,小林秋游带回一瓶山泉水,取样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泡沫,则该山泉水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3)自来水在传输过程中若存在细菌,在家中饮用该水之前,用      方法处理。
(4)“海波”是常见的基本药物,为无色透明晶体,熔点为48℃,沸点100℃,用图装置对“海波”进行熔化,其中水的主要作用是       (填序号,可多选)。

A.此实验中水起到控制温度的作用

B.水能迅速加快“海波”的熔化

C.使“海波”受热更均匀

3、青铜器浑厚凝重,繁缛富丽。

(1)青铜器的主要成分铜和锡,它们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下列关于铜、锡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2)
A . 都可以导电 B . 均可以与氧气反应 C . 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
(3)一种镀锡铜线表面锡的褪除及回收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① Sn(OH) 4中锡(Sn)的化合价为      ,过程Ⅳ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② 步骤Ⅲ中操作a的名称是      

③ 写出过程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A、B、C、D、E是初中常见的物质
(1)若A与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与D,其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2)若A高温分解生成两种不同的单质,反应关系如图,

则单质甲和物质E化学式分别为            

(3)若A与C在高温下生成单质甲和另一常见物质(该物质与物质D组成元素相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二氧化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兴趣小组利用图9装置进行多角度探究。

【资料查阅】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②HCl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AgCl)。

③盐酸可与石灰水反应:Ca(OH)2+2HCl═CaCl2+2H2O

探究一 气体的制取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      
(2)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若装置A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则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3)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可以代替实验仪器。关闭K2和K3 , 打开K1 , 若用装置F所示的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CO2 , 则F装置      (填“a”或“b”)端与B装置相连。

探究二  气体的性质检验

打开K2、关闭K1和K3 , 用于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性质。

(4)若装置C中是紫色石蕊试剂,可观察到      (填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若装置C中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小强将制取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浑浊,小强认为是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挥发进入石灰水中。要验证是否是上述原因,设计实验方案为:      
(6)探究三 测定气体生成的反应速率

关闭K1、K2 , 打开K3 , 可测一段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速率。所测得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体积(mL)

(反应前)

大理石质量(g)(反应前)

E装置收集的液体量(mL)

反应时间(s)

50

5.0

37.8

100

由实验数据可知,生成CO2的体积为       mL。

(7)若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用公式v =△V/△t表示(△V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t表示反应所用的时间),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速率为       mL/s。
(8)有同学认为,图中的测量方法容易带来误差,请指出造成误差的原因      (写一点)。
2、在光照条件下,某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每平米叶面每小时生成一定质量的葡萄糖(C6H12O6)和1.1g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
(1)该植物光合作用每平米叶面每小时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保留0.1g)
(2)建议: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减缓      效应。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福建省宁德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