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重点突破专题训练之近代化的探索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 “新时代”指的是(   )

A . 君主立宪时代 B . 民主共和时代 C . 民主科学时代 D . 尊孔复古时代
2、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 . 挽救中华民族 B .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 推翻清朝政府 D . 建立民主共和国
3、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选项内容不恰当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4、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 .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 .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 . 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B . 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C . 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 . 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6、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戊戌变法 B . 新文化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北伐战争
7、戊戌变法的下列措施中,最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是(  )

A . 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B . 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 .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 .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8、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上述材料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

A .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B . 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 C .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D .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9、

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为中国近代史开辟可道路 B .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 .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0、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为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在1862年创办了

A . 京师同文馆 B . 江南制造总局 C . 轮船招商局 D . 北洋海军
11、

19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萌发。关于下列企业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 . 皆由洋务派官员创办 B . 都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 C . 均体现轻工业的发展 D . 都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
12、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 . 胡适 B . 李大钊 C . 陈独秀 D . 蔡元培
13、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A . 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B .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 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14、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

A .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 .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5、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亲眼目睹了国家遭到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以便为尽一国之力。他应该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    )
A . 江南制造总局 B . 福州船政局 C . 黄埔军校 D . 京师同文馆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三: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孙中山就职誓词

材料四:1915年9月,在上海出现了一种新的刊物──《青年杂志》,以后迁到北京出版,改名《新青年》.创办者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什么运动的反思?这次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是光绪皇帝颁布的诏书,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孙中山为“颠覆满清专制政府”领导开展了什么运动?期间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法令是什么?这场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杂志与中国近代哪一场运动有关?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2、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是什么?

(2)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

(3)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的名称是什么?

(4)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5)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请举一例说明。

(6)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年中考历史重点突破专题训练之近代化的探索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