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23:地球与宇宙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9小题)

1、

读地球仪所表示的东半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

 

关于图中各点经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a(20°N,25°E ) B . b(20°N,55°W) C . d(60°S,100°E) D . c(40°S,120°E)
2、

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及所处的位置分别是(   )


A . 春分②处 B . 夏至①处 C . 秋分④处 D . 冬至③处
3、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A . 东南多、西北少 B . 东南少、西北多 C . 夏秋多、冬春少 D . 夏秋少、冬春多
4、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

A .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 .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 . 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 . 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5、即将发射的“嫦娥五号”是我国登月计划的重要一步,与月球相关的描述合理的是(   )

A .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会发光 B . “嫦娥五号”登月后不会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 C . 月球上有氧气,宇宙员在月球上可以自由呼吸 D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农历十五、十六看到的月相是满月
6、

今年2月3日(正月初七),柯城区九华乡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立春活动。下列有关这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月相是上弦月 B .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 . 地球运行到图中③和④之间 D . 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7、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夜晚能欣赏到一轮明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这是由于(   )

A . 地球自转 B . 地球公转 C . 月球自转 D . 月球公转
8、
统计数据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在太阳活动低峰年,歉收的几率更高一些.这说明太阳活动会(  )
A . 改变地貌形态,影响农作物产量 B . 改变气候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 C . 改变水文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 D . 改变土壤性状,影响农作物产量
9、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
A . 空气太稀薄 B . 宇宙辐射太强  C . 陨石撞击太多 D . 月球引力太小

二、综合题(共4小题)

1、

如图,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用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以电灯为圆心.在桌面 上按箭头方向沿虚线平移地球仪,实验模拟某自然现象。

(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       (选填“自转”或“公转”)运动。

(2)仔细观察地球仪被灯光照亮部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我国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地球仪平移的位置处于图中的        (选填“A”或“B”)附近。

2、

读下图,回答问题.

甲图:我国东部地区春季、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等值线分布图.
乙图:我国北部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国总量百分比图.

(1)据甲图分析,我国南、北方地区相比,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最小的是       (南方或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南方或北方)地区.

(2)甲图中A地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时容易造成       灾害.

(3)乙图中水资源总量最少的地区是       .

(4)乙图中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是       地区,人为原因是       .

(5)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而修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

3、

如图,地球一边绕地轴自转,一边在公转轨道上沿A→B→C→D绕着太阳公转。

(1)地球自转产生了      现象(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

(2)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9日,这一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填“A”、“B”、“C”或“D”)。

4、

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发布春季和秋季“卫星日凌时间预告”。所谓卫星日凌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定点在赤道上空的通讯卫星与太阳及地面卫星接收站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此时太阳发出的电磁波干扰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从而影响地面卫星接收站收到的电视信号质量。

(1)每年会出现两次卫星日凌现象,时间分别在      (填节气)前后。

(2)如果当年为太阳活动蜂年,那么接收站受到的干扰会更大。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其中      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

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打斜线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月相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

(2)从初一到十五,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若他希望你给他一些建议,则你想首先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2、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的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3、在少年宫通过天文望远镜观看月球时,科技辅导员介绍说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月坑)是流星撞击而形成,如下图甲。小明听后由此引发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跟流星的体积、质量、速度有关.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设计了用小球撞击砂子的模拟实验,装置如图乙。他找来几个不同质量、体积的小球,并以小球下落的高度h来控制撞击速度.经过实验,他得到表中的数据.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v/cmm³

下落高度h/cm

沙坑的深度d/mm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1)1、2、3三组数据可得出沙坑的深度与小球      有关的初步结论。
(2)由3、4、5三组数据可得出沙坑的深度与小球      有关的初步结论。
(3)由      三组数据可得出沙坑的深度与小球质量有关的初步结论。
(4)以上探究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总和上述的结论可知:当流星的速度越大、体积越      (填“大”或“小”,下同)、质量越       时,在月球表面撞击的月坑就越深。  

四、填空题(共2小题)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       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      环节。

2、

如图是2012年6月6日在地球上观察到的金星凌日现象。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金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以后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      星凌日现象。

五、解答题(共1小题)

1、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

(2)
A . 火山和地震 B . 宇宙的起源 C .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 . 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23:地球与宇宙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