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单元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
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
⑤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实验装置 | 解释 | |
A |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 |
B |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 |
C |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
D |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后便于观察O2何时收集满 |




①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既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又说明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
③既说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④既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二、填空题(共5小题)
①SiO2+2C Si+2CO↑;
②Si+2Cl2 SiCl4;
③SiCl4+2H2 Si+4HCl。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材料用具:澄清石灰水、试管2支、气球2个、打气泵1个、凡士林、细线若干条。
设计方案:
步骤一:把气球A吹到一定大小,并用细线扎紧气球口,接着用打气泵向气球B打入空气,使其与气球A一样大,也扎紧气球口。
步骤二: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毫升澄清石灰水。
步骤三:在甲、乙试管外壁涂上凡士林,减少实验时气体外泄。
步骤四:把气球A和B分别套在试管甲和乙上(如图所示),解开气球,将球内气体通入试管,并轻轻振荡。
步骤五:观察甲、乙试管内石灰水的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预测一:假设甲、乙试管中的石灰水都 ,则不能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预测二:如果试管甲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另一试管中的石灰水没有变化,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
【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记录:每次用30毫升10%的过氧化氢溶液,采用不同量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进行实验,测定相关数据记录于下表中: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氧化锰用量/克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待测数据 |
【分析】
【结论】 。
四、分析计算题(共3小题)
时间(分)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大理石碎屑生成的CO2的质量/克 | 0 | 1.45 | 1.75 | 1.98 | 2.18 | 2.30 | 2.36 | 2.40 | 2.40 | 2.40 |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CO2的质量/克 | 0 | 0.45 | 0.80 | 1.10 | 1.36 | 1.60 | 1.81 | 1.98 | 2.11 | 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