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29中学、金陵汇文、金陵河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日食   B . 水中倒影   C . 林中万缕阳光   D . 小孔成像
2、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日食   B . 水中倒影   C . 林中万缕阳光   D . 小孔成像
3、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
A . 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 . 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 . 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 . 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4、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
A . 逐渐变大 B . 逐渐变小 C . 不变 D . 都有可能,取决于镜子大小
5、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 . 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B . 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C . 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D . 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蜡烛的熔化特点
6、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 . 若在甲图中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C . 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D . 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7、在甲、乙、丙三人前面有一面大镜子,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能在镜子里看到其他两人的是(    )

A . 只有甲 B . 只有乙 C . 只有丙 D . 甲、乙、丙都能看到
8、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 . 刚从水出来,感觉特别冷 B . 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 C . 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 . 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9、如图,小明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拴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时的力度越大时,乒乓球跳动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使用的乒乓球目的是(    )

A . 研究乒乓球的发声是由于乒乓球的跳动产生的 B . 研究乒乓球发声的响度与其跳动高度的关系 C . 研究乒乓球的跳动高度与敲击鼓面力度大小关系 D . 显示鼓面振动幅度
10、在一次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课中,五个实验小组分别报告了它们用温度测得的沸水的温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五个小组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 . 只要第2组的数据可以接受,其他四组的实验都失败了 C . 只要第3、4组的数据可以接受,其他三组的实验都失败了 D . 只要是真实测量的结果,且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过程正确,上述数据均可以接受
11、许多房间都装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 B . 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 C . 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 . 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12、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 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 录到的有高.低音, 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 . 频率较高的 B . 频率较低的 C . 响度较小的 D . 声速较低的
13、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发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 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 处,则下列方法中(    )

①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②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 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③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④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A . 只有②可行 B . 只有④可行 C . ①和②都可行 D . ③和④都可行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      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2、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几种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音调最低的是      ,响度最小的是      ,音色与其它不同的是      

          

3、有两支用后都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它们的示数都是 ,分别用来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若两位病人实际体温分别是 ,那么,测量后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             
4、在观察“碘锤”中碘的升华现象之前,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 ,碘的熔点为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你认为图      (填“甲”、“乙”)更好,理由是:另一幅图中的碘颗粒除了会发生升华现象外,还可能会出现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5、身高 的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 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 ,则镜中的像与镜面的距离为       ,镜中的像高为      
6、生活中有很多的光现象:
(1)秦淮河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入境,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如镜”时      充当平面镜.
(2)发生日食时,太阳光在射向      的途中被      挡住(选填“太阳”、“地球”或“月亮”).
7、下表是一些固体的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判断:

(1) 的酒精为      态.
(2)      (选填“能“或”不能“)选用铁锅熔化锡块.
(3)在气温为 的地方      (选填“酒精”或“水银”)可以于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8、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

(1)先向外拉动活塞,直到看不见针筒中的乙醚液体,此时乙醚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在乙醚完全看不到后,推压活塞,又可以观察到注射器中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此时注射器的温度将会有一定程度的      (选填“上升”或“下降”).
9、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1)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      (选填“A”或“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      ,其主要特性是      效应.
(2)如果在暗室中进行该实验,并在三棱镜与白屏之间放置一块红玻璃片,则白屏上将看到      色光.若移走红玻璃片,在白屏上贴满绿纸,则屏上将呈绿色和      

三、实验题(共8小题)

1、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塑料薄膜,制作成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 )所示.

      

(1)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将易拉罐做成可左右伸缩的结构,如图( )所示,保持圆孔到灯泡距离不变,将薄膜所在处向小孔右方拉伸.拉伸过程中,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甲、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图丙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热水温度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            .

3、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 (1)
A . 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 . 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 . 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 . 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的响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于是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      (填“不能听到”、“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填“可以”、“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4、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 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 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 阶段物质处于      状态;此过程中要吸热,温度      .熔化过程一共      分钟.
(3)回忆老师在课堂上做的实验,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好处是      
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为完成本次实验,由表中的数据表明,他们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      


(2)当他们将温度计刚插入热水中时,温度计的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3)小明在准备实验时,测出水的初温如图甲所示,于是他将烧杯中放入水换成了温度更高的热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4)小明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      (选填“铁圈M”或铁圈N)位置.
(5)小明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直至水沸腾,所作“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a,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温度      
(6)小强实验时去掉图乙烧杯上方的盖子,在水的质量、加热条件不变时,他所作的实验图象应该是图丙的      (选填“a”、“b”或“c”)


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一个可沿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水平的平面镜 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的 点,在纸板上便可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当光束      射向镜面时,反射光束与入射光线重合;
(2)当入射光束从与反射光束重合的位置逆时针偏转一定角度时,反射光束方向      (选填“不”、“顺时针”或“逆时针”)偏转;
(3)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小明让光束与 角射向 点,测得反射光线与 的夹角为      ,记录数据.他下一步操作应是      
(4)使一束光紧贴白色硬纸板的 面射向平面镜的 点,以 为轴线,将硬纸板的 面绕 缓慢向后旋转,在白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此现象说明:      
7、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 、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 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如何确定      的位置.

②如何比较      的大小关系.

(2)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      ,重复实验.
(3)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如果无论怎样移动物体 都无法与 的像重合,可能是因为      
8、综合实验活动: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光斑又如何形成的呢?对此小明决定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2)为验证猜想 ,小明用带孔卡片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离地面较远,发现白纸上的光斑都是圆形,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图甲

(3)为验证猜想 ,如图乙,让带孔的甲纸板离地面白纸的距离不变.让乙纸板向左运动,使孔径越来越小,你觉得选      图实验最科学,实验时,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发现白纸上的光斑由孔的形状变成圆形,这说明小孔形成光斑的形状与小孔的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A.   B.   C.   D.

(4)通过探究,他们初步得到了以下结论,      光斑(填光斑的形状)一般是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树叶间空隙大小、树叶间空隙与地面的距离有关.

四、作图题(共3小题)

1、请在图中根据这两条光线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 (保留作图痕迹).

2、请在图中作出物体 通过小孔在屏上所成的像 (保留作图痕迹).

3、作出图中物体 在平面镜中的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南京市第29中学、金陵汇文、金陵河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