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9小题)

1、

将如图实验装置(玻璃瓶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其中浓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关于该实验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进一步吸收二氧化碳 B . 该实验没有设置对照组 C . 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D . 该装置需要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中
2、如图所示是研究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B . 装置甲的作用是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 , 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装置乙则可以省略 C . 装置丙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装置丁中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D . 若装置丙不遮光,从装置丁出来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温室中绿色植物在阳光下生长,连续测定温室内的氧气含量,得到的图象应是(  )

A . B . C . D .
4、

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U型管中的红墨水A端的变化是(  )


A . 升高 B . 降低 C . 无变化 D . 无法判断
5、如图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呼气 B . 从乙到甲时,膈肌舒张,吸气 C . 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 . 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6、关于人体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煤气中毒是因为吸入的一氧化碳与血小板大量结合,使血液运输氧气的功能减弱 B . 肺活量就是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 C . 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D . 成年人在平静时的呼吸频率为20-25次/分
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该颗粒物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旅程”顺序正确的是(  )

A .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 . 口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 . 鼻→气管→咽→喉→支气管→肺 D . 口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8、

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 . 过程c、d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C . 与血管甲相比,血管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氧气 D . 血管乙处是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
9、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 c>a>b B . a>b>c C . a>c>b D . b>c>a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如图甲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甲中的[1]      ,[2]      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

(2)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      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      

(3)图乙中a代表的物质是      ,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变化是      含量增加。

(4)图乙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甲中[3]      应处于      状态。

2、下左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下右图是平静吸气和呼气的胸廓变化示意图。

(1)在上左图的e点处,肺内气压比大气压      (选填“高”、“低”或“相等”)。

(2)当胸廓由A状态结束到B状态结束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可用上左图中的      段(用左图中的字母表示)表示。

三、综合题(共4小题)

1、

如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系统由            组成.其中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图中的标号[      ]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和      

(3)痰是由            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

(4)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      

(5)有的人吃饭时随意谈笑,吞咽时⑧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就会误入      ,引起剧烈的咳嗽.

2、

看图,回答问题

(1)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膈,序号      模拟人体的胸廓,序号      模拟人体的肺.图一模拟的是人体在      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

(2)图2模拟的是人体在      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收缩,胸廓的      径增大,胸腔内压力减小,进而使肺泡扩张.

(3)若用此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则此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            的变化.

3、

甲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图表示人体呼吸时,膈肌的不同活动状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B的状态与甲图中曲线      段表示肺内气压变化相对应的过程.

(2)甲图曲线BC段表示某呼吸过程使肺内气压变化,这时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变化都是      ,肋间肌处于      状态.

(3)本次呼吸中,吸气和呼气过程结束的那一瞬间甲图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      大气压的值.

(4)经呼吸运动吸入的氧最终被人体组织细胞的      利用.

4、今年,娄底市城区时有雾霾(mái)天气。雾霾天气是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化合物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PM2.5,是可直接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排放的残留物。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雾霾天气首先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呼吸道和       组成,呼吸道能保证气流通畅主要是因为呼吸道有      做支架。

(2)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3)如图两幅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其中表示剧烈运动呼吸状态下的曲线图是      ,呼吸的主要动力来自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5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