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高频考点之北魏孝文帝改革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
A . 迁都洛阳
B . 实行汉化政策
C . 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D . 颁布均田制
2、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
A . 人口大量南迁
B . 孝文帝改革
C . 张骞通西域
D . 江南的开发
3、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 ( )
A . 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了
B . 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C .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 . 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4、“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
A . 管仲改革
B . 商鞅变法
C . 孝文帝改革
D . 忽必烈改革
5、“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
A . 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 . 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 . 抵御了外来侵略
D . 促进了民族融合
6、“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
A . 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 . 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 . 抵御了外来侵略
D . 促进了民族融合
7、
下面表格《鲜卑姓改为汉姓》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其主要作用是( )
A . 加强君主专制
B . 促进民族融合
C . 助推三国鼎立
D . 促成江南开发
8、在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北魏孝文帝变易服饰,促进了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的变迁,其作用是( )
A . 发展北方经济
B . 巩固封建统治
C . 促进民族交融
D . 丰富都市生活
9、《魏书》曰:“(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材料体现的是下列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
A . 改用汉姓
B . 迁都洛阳
C . 采用汉族官制
D . 学说汉语
10、“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洛阳在历史上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 )
①东周 ②西汉 ③三国时的魏 ④北魏 ⑤北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④⑤
11、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他的目的是( )
A . 恢复北方生产
B . 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 . 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D . 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